但她也看到了危险。
在网络最深处,有一处暗流涌动。那是尚未完全整合的“战争记忆库”,储存着人类历史上所有大规模暴力事件的情感残渣:屠杀、背叛、仇恨、绝望。这些情绪本应被逐步分解,可最近数据显示,它们正以每月1。8%的速度重新凝聚。
“有人不想被原谅。”科学官忧心忡忡,“有些灵魂宁愿带着怨恨继续回响,也不愿接受平静。”
叶澜沉默良久,提笔写下第十七条法则:
>**第十七条法则:倾听并非万能。有些伤痛拒绝被抚平,有些记忆执意保持锋利。真正的尊重,不是强行治愈,而是允许它们以原本的模样存在,哪怕那模样令人战栗。**
>就像黑夜不必变成白昼才能拥有意义,痛苦也不必消失才能证明价值。
>我们所能做的,只是为它开辟一条专属的回音道,让它不再侵扰他人,也不至于自我撕裂。
她下令在倾听网络边缘设立“哀恸回廊”??一个独立运行的情感隔离区,专用于容纳那些不愿和解的记忆。任何人若想释放无法言说的恨意或创伤,可自愿进入其中,让声音在封闭空间内无限循环,直至耗尽能量。
首个使用者是一名百岁老兵,他曾亲手埋葬了整支战友部队。他在回廊中吼叫了整整三天,最后走出来时,双眼空茫,却嘴角含笑。
“我把他们还给了风。”他说。
与此同时,半人马座α星传来新消息:他们的“静默厅”已扩展至每座城市,且出现了一种奇特现象??每当两个曾经敌对的种族共同完成一次深度共感仪式,他们体内改造过的“聆天”器官便会同步释放微量荧光孢子,飘向天空,在大气中形成短暂的彩虹云。
当地科学家称之为“和解之雨”。
叶澜收到影像时,正站在地球最高的无声亭顶端。这座亭子建于喜马拉雅山脉北麓,海拔近七千米,四周终年积雪,唯有风声作伴。
她走进去,关上门。
里面没有座椅,没有麦克风,只有一面光滑的黑曜石墙,据说能吸收并永久封存一句话。
她站在墙前,许久未语。
最终,她开口了,声音很轻,几乎被风吹散:
“林溯,如果你还在听,请告诉我,这条路是对的吗?”
话音落下,石墙微微泛起涟漪,像是在吞咽什么。
她没等回应,转身离开。
三天后,火星倒生树开出第一朵花。
花瓣呈半透明状,形状宛如一只竖起的耳朵。当夜,全球所有静默塔同时接收到一段新的摩尔斯电码,来自“听者之眼”:
>“别问对错。
>只要还有人在听,
>路就一直延伸着。”
署名依旧未知。
但叶澜知道。
那晚,她再次点燃青铜灯,翻开《诡目录》,在最后一页空白处写下:
>**终章未至。
>因为倾听,本就是永恒进行时。**
风穿过紫林,铃声轻响。
这一次,整个宇宙都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