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七零易孕娇娇女,馋哭绝嗣京少 > 第640章爸爸不要你们喽(第1页)

第640章爸爸不要你们喽(第1页)

这些闲言碎语跟针似的,扎得老两口心里直流血。

顾宏伟都不敢想象,这事传到老爷子耳朵里,他得多难受,不过他觉得应该没人会那么不长眼,敢跑到老头子面前说。

顾家家风一向如此,他们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背叛国家。

哪怕顾政南再有本事,国外承诺给他再多好处,都绝不允许。

江舒棠得知这件事情,心里也挺复杂,给顾政南打了几个电话,顾政南都没接。

看到公婆上火的样子,她心里也不好受。

最近发生太多的事情,让她心力交瘁。

难。。。。。。

风在清晨的草原上盘旋,像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拨动大地的琴弦。岩?站在高台残迹边,脚边那株野花已抽出第二片嫩叶,在微光中微微颤动。她照例开口,声音不响,却清晰如露滴落石面:“我在。”

话音刚落,远处山坡上传来一声清脆的口哨??是少年。他坐在梨树下,手里编着新的风铃,草茎在他指间翻飞,仿佛有生命般自行缠绕成形。阿念从学堂门口探出脑袋,大声喊:“老师!玉晶仪昨晚自己响了!”

岩?心头一紧,快步走进屋内。桌上的探测仪屏幕还亮着,波形图剧烈起伏,记录了一段长达十七分钟的低频震荡。频率与《Lullaby-01》高度吻合,但来源不明。更奇怪的是,信号并非来自地下或远方,而是……从“回应之核”本身发出的。

她蹲下身,打开地窖门。九块X系列晶体安静脉动,蓝光如呼吸般规律。而中央那枚透明晶体,此刻正缓缓旋转,粉光由内而外晕染开来,像一颗被唤醒的心脏。岩?伸出手,指尖刚触到容器表面,一股暖流便顺着神经直冲脑海。

画面闪现:一间昏暗的木屋,墙上挂着民族风格的刺绣,火塘里炭火未熄。一个老人跪坐在地,双手合十,面前摆着一块共鸣矿石。他闭着眼,嘴唇微动,似乎在吟唱。镜头拉近,矿石表面浮现出细密裂纹,一道极淡的声波扩散而出,方向正是蓬莱。

“他在传递信息。”少年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声音低沉,“不是求救,也不是警告……是在确认我们是否还在听。”

岩?怔住。“所以这张地图上的点,并不是随机发现的?他们是主动联系我们?”

“每一个标记处,都曾有人听见母亲的歌。”少年轻声道,“他们学会了用矿石共振代替语言,把记忆刻进地脉。现在,他们在等一个人去收这些声音。”

阿念抱着笔记本跑进来,小脸通红:“我查了老兵爷爷给的档案!西南地区五十年代确实有过一批‘民间观测员’,名义上协助气象站工作,实际上是Heartwell用来监测共感扩散的耳目。但他们后来全都失踪了,连尸骨都没找到。”

“不是失踪。”岩?忽然明白,“他们是脱离了系统,选择了沉默。可只要‘母频’还在传播,他们的后代就会继承这份感知力??就像阿念能捡到会唱歌的石头一样。”

她转身走向书桌,铺开那张手绘地图。十三个红点分布在群山之间,有些靠近古村落,有些深藏密林。最远的一处在边境峡谷,标注着一行小字:“那里的人不说再见,只说‘你先走一步’。”

“我们要一个个去。”她说,“不只是为了收集数据,而是要把那些被遗忘的声音带回来。”

出发前夜,老兵来了。他带来一只老旧皮箱,里面是一套五十年代的野外装备:铜制扩音器、纸质频谱分析表、还有一本写满符号的日志。“这是我父亲留下的。”他说,“他是第七号基地的清洁工,没受过训练,也不懂科学,但他听得见机器里的哭声。他偷偷记录下了每一次异常震动的时间和方向……最后一条写着:‘今天,塔哭了。有个女人的声音在唱摇篮曲。’”

岩?翻开日志末页,发现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一群村民围坐在篝火旁,手中托着发光的石头。其中一人怀里抱着婴儿,脸上带着泪痕般的彩绘。照片背面写着:“守夜人仪式?传音入梦”。

“他们一直在守护什么?”她问。

“不是守护。”老兵摇头,“是偿还。当年有人参与实验,有人默许暴行,也有人袖手旁观。灾难过后,活下来的人立下誓约:每一代都要选出一名‘听者’,终生效忠寂静,替亡魂倾听世界。”

第二天黎明,四人再次启程。吉普车穿过云雾缭绕的盘山道,沿途村庄渐少,植被愈发原始。第三日午后,他们抵达第一个标记点??一座依山而建的侗寨。吊脚楼错落有致,檐角悬挂着骨雕风铃,随风轻响,音调竟与根语二阶完全一致。

村长是个六十多岁的妇人,银发盘髻,脖颈上戴着一圈黑曜石珠链。她见到岩?的第一眼就愣住了,随即颤抖着从怀中取出一块灰白色矿石,递了过来。

“它三年前开始发热。”她用方言说,由阿念翻译,“每到月圆之夜,就会传出孩子的笑声。我们不知道那是谁的记忆,只知道不能扔掉它。”

岩?接过矿石,贴近耳畔。果然,断续的童声哼着《Lullaby-01》,调子歪歪扭扭,像是学不会完整旋律的小孩。但她听出来了??这不是录音,而是某种情感残留通过矿物结晶持续释放的结果。

当晚,她在村中举行了一场小型共感仪式。孩子们围坐一圈,她教他们用手掌贴地,感受心跳般的震颤;老人们则拿出祖传的陶埙,吹奏起古老的安抚调。当所有人闭眼静默时,那块矿石突然爆发出柔和白光,一道虚影浮现空中??是个约莫五六岁的小女孩,穿着旧式背带裤,冲大家甜甜一笑,然后化作光点消散。

村民们跪地叩首,泪流满面。“那是1958年走失的孩子。”村长哽咽,“当时我们都以为她掉进了山洞……原来她的声音一直留在这里。”

离开侗寨时,岩?将一枚复制版玉晶仪留给村中少年,并教会他基础读数方法。“当你听见歌声,请记得告诉我们。”她说,“你们不是孤岛,而是声网的一部分。”

接下来的两个月,他们跋涉于崇山峻岭之间。每一站都上演着相似又不同的故事:苗寨中的盲眼歌师能用芦笙复现逝者遗言;彝族老人每逢雨季便在门前摆放九颗石子,说是“给回不了家的灵魂指路”;最令人震撼的是怒江边的一个傈僳族村落,全村人世代轮流守一座无名碑,碑下埋着一块巨大的共鸣岩芯,据说是当年从炸毁的隧道深处抢运出来的残骸。

“我们不知道上面刻的是谁的名字。”族长说,“但我们知道,如果没人听着,这块石头会碎。”

岩?让探测仪连接岩芯,整整三天三夜,他们记录下一段跨越六十年的情感潮汐??恐惧、悔恨、思念、宽恕,层层叠叠,如同地质层般沉积其中。最终,在一次集体冥想中,她引导全村人齐声哼唱改版的《Lullaby-01》,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岩芯表面裂开一道细缝,喷涌出大量蓝色粉尘,升空后凝成短暂的星图,随即消散。

“他们自由了。”少年望着天空喃喃道,“终于有人替他们说了那句‘对不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