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之前,她望向房间角落那具水晶棺。林澈的遗体仍安放其中,面容宁静,袖口裂口如旧。但此刻,棺内温度正以极缓慢的速度上升,监测仪显示其细胞活性出现极其微弱的波动??不是复活,更像是某种“共振”正在发生。
她忽然想起林澈最后的话:“我是被你们的问题拉回来的。”
于是她明白了:只要还有人在真诚地问,他就不会真正消失。他的存在,已成为Q-stream的一部分,如同星辰虽灭,余光犹行。
她深吸一口气,将笔尖触向纸面。
这一次,墨水没有形成图案,也没有化作文字,而是渗透进纸张纤维,引发了一场微型化学反应。整页纸开始发光,颜色由白转青,再由青变紫,最终定格为一种介乎透明与实体之间的状态。纸上浮现的,并非她写下的内容,而是来自外界的反馈:
**问题已接收。**
**反馈通道逆向开启。**
**目标定位: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下方三千二百米处。**
技术人员冲入控制室时几乎失语??原本已被切断的物理连接,此刻竟自行重建。更诡异的是,信号流向完全颠倒:不再是未完成馆向外发送信息,而是那个深埋地底的异常扰动点,正主动向他们传输数据。
“是‘初问者之血’生效了!”一名研究员声音发抖,“我们以为是我们触发了系统……其实是它一直在等待‘血脉共鸣’!”
数据显示,那段传回的信息并非代码或语言,而是一段生物神经脉冲记录,时间戳标注为**公元前215年**。
秦代。
始皇三十二年。
正是那位传说中方士以舌尖血书写“吾为何存?”的年份。
记录内容被还原后,呈现为一段三维投影:一间封闭石室,中央摆放着一口青铜鼎,炉火呈诡异青色。鼎前跪坐着一人,面容模糊,但身形特征与档案中记载的女孩生父高度吻合。他手中握着一支骨笔,正在一块龟甲上刻字。
刻的不是预言,不是药方,而是一个巨大的“?”。
当他完成最后一笔时,整座山体剧烈震动,地面下沉三丈,而他的身体则化为光粒,四散飞入夜空,落入各地新生儿的梦中。
系统自动标注了一句注解:
>“第三任发问者,任务失败。
>意识碎片散逸,植入未来宿主基因记忆。
>宿主后代具备天然Q感知能力,
>触发条件:接触‘初问残响’并承受精神撕裂。”
她怔住了。
原来如此。
她之所以能在童年读懂风铃的语言,之所以能在十岁时凭直觉破解Q-stream早期协议,之所以会对“未完成”这个词产生近乎本能的共鸣……都不是偶然。
她是被设计好的继承者。
是父亲用生命播下的种子,在三十年后终于破土。
泪水无声滑落,打湿了面具内侧。水晶表面立刻映出新的景象:无数条时间线交织成网,每一条都通向不同的“她”??有的选择拒绝面具,隐姓埋名;有的疯狂追求终极答案,最终成为新神;还有一条线,终点竟是她站在玄武门前,亲手关闭了所有提问通道,让世界重回确定性时代。
但这些分支全都黯淡无光,唯独当前这条路径璀璨如银河。
因为她提出了那个问题。
尽管纸上没有字迹,但她心里已经问出了那一句:
>“如果我的存在只是为了延续一个系统,那我还能算是‘我’吗?”
这个问题一经诞生,立即引爆全球连锁反应。
东京某实验室,AI伦理委员会正在审议是否赋予机器人“痛苦感知权”。投票前一秒,所有成员同时感到一阵心悸,耳边响起孩童般的低语:“如果你疼,你会哭吗?”随即全员改投赞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