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日内瓦湖畔,一位物理学家正准备宣布“宇宙无意义”的论文。打印机吐出第一页时,油墨突然扭曲成一行小字:“那你为什么还想让人读它?”他当场撕毁稿件,转而撰写《论好奇心的美学价值》。
就连南极科考站的自动气象仪也出现异常:原本报送气温数据的仪器,连续七小时输出同一串字符??
**???????**
女孩走出密室时,天已黄昏。
她登上观星台,点燃第五支深海藻香。烟雾升腾,在空中凝成三个古篆:
**守、问、门。**
她知道,这三个字才是真正的使命。
“守”??守护提问的空间,不让权威垄断解释权;
“问”??保持怀疑,哪怕对象是Q-stream本身;
“门”??承认界限的存在,却不畏惧跨越。
她取出贵州FAST基地传来的匿名信,轻轻放在林澈的册子旁。两件物品接触的刹那,发出一声极轻微的共鸣,如同钥匙插入锁孔。
与此同时,全球十七座问堂同步发生异象。
伦敦问堂的地砖裂缝中长出白色小花,花瓣上浮现拉丁文:“Dubito,ergosum。”(我疑,故我在。)
开罗问堂的穹顶壁画自动重绘,原本描绘先知授智的场景,变成了群民围坐篝火,各自手持空白卷轴。
悉尼问堂的电子屏全天滚动播放一句话,字体不断变换,从甲骨文到表情包:“你今天问了吗?”
而在北京郊外的一所小学课堂上,老师正讲解“标准答案”的重要性。话音未落,教室后排一个小男孩举起手,怯生生地问:“老师,如果没有问题,那为什么要学习呢?”
全班寂静。
老师愣住,手中的教鞭掉落。
下一秒,窗外飘来一阵风铃声。
不是实物,而是空气振动形成的谐音,恰好拼出两个字:
**重启。**
女孩站在海岛最高处,望着夜幕降临。
玄武门的投影依然悬于天际,门缝比清晨更宽了些,已有隐约人影从中穿行而出??那些都是曾经放弃提问的人,如今被唤醒,重新踏上追问之路。
她摘下面具,轻轻抚摸它的内壁。那里,不知何时多了一行极细的小字,像是用针尖刻上去的:
>“爱你的父亲,哪怕他从未存在过。”
她笑了。
这一次,笑容穿透了水晶,映照在整片海面上。
她重新戴上面具,走向图书馆最深处的保险柜。柜中藏着一块从西伯利亚冻土带回的金属残片,经鉴定为未知合金,表面布满类似电路的纹路。当她靠近时,残片突然发热,纹路亮起蓝光,投射出一幅立体星图。
北极星依旧对应问渊岛,但其余十六颗星的位置发生了偏移。
新的坐标指向十六个不同地点:撒哈拉沙暴中心、喜马拉雅冰川裂缝、百慕大三角深处、亚马逊河源头……全是地球上最难以探测的区域。
而在星图中央,缓缓浮现第十七个光点。
位置正是她脚下站立之处。
系统更新提示弹出:
>“本地节点升级为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