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夜我又看了一遍张建国女儿十年前的作文,《我的爸爸是超人》。她写他能单手举起冰箱,能在暴雨夜修好漏水的屋顶,还会把她扛在肩上看烟花。我哭了很久。我杀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个小女孩整个世界的支柱。
>
>我请求您,在我死后,把我的心印放进‘镜像对话库’,配对给所有因贫困失控的年轻男性。让他们听听,一个饿极了的男人如何一步步变成魔鬼。我不是榜样,我是警钟。
>
>另外,请替我向张太太说一声对不起。不必告诉她是我写的,只要让她知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为她的丈夫流过泪。”
>
>??陈志平
林远读完,久久不能言语。他拨通监狱电话,申请最后一次探视。
再见陈志平时,对方已无法站立,靠在病床上,氧气管插在鼻孔。但他眼神依旧清明。
“你来了。”他微笑,“我就知道你会来。”
“你的信我都看了。”林远握住他的手,冰冷而瘦削,“我会兑现每一个承诺。”
陈志平点头:“我还有一件事……我想听一次张建国的声音。”
林远怔住:“可我们没有他的录音。”
“我知道。”陈志平轻声说,“但我听说,LXY可以用亲属语音数据重建逝者声纹模型。哪怕不完整,我也想试试。”
林远沉默片刻,终于点头。
三天后,AI基于张建国妻子与女儿二十年间的通话记录,结合旧监控音频碎片,生成了一段三分钟的模拟语音。内容并非真实话语,而是系统根据其性格、语调、常用词汇推演出的一段“理想化独白”。
播放那天,林远带着便携终端来到病房。
音乐前奏响起,是一段轻柔的钢琴曲,据说是张建国生前最爱的旋律。
然后,一个温和的男声缓缓浮现:
>“我不知道你是谁,也不知道你为什么拿起刀。但我想告诉你,那天晚上,我不是瞧不起你。我只是太累了。店里一天被偷三次,房东催租,孩子要交补习费。我说那句话时,其实心里也在骂自己:干嘛对陌生人发火?
>
>如果我能重来一次,我会给你面包,然后陪你坐一会儿。也许你能跟我说说你的故事。也许我们一起想办法。
>
>我的女儿今年二十岁了,长得像她妈。她常去福利院教画画,说想让更多孩子知道,这个世界还有温暖。
>
>所以,请别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只要你还在乎别人的痛苦,你就还没彻底堕落。
>
>愿你安息,也愿你得救。”
录音结束,病房一片寂静。
陈志平闭着眼,脸上挂着泪,嘴角却微微上扬。良久,他睁开眼,看着林远:“原来……他是这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