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斗罗:三位一体,我贯穿了时间线 > 第395章 掌控深渊能量(第1页)

第395章 掌控深渊能量(第1页)

血神军团所处之地海拔极高,位于连绵的山脉深处,按照要求只能肉身攀爬。

这对于苏铭来说自然没什么,虽然从山腰开始就是冰雪覆盖的环境,但这对比极北之地已经好了太多。

差不多爬了一天一夜,苏铭终。。。

雨停了,又开始下。

不是循环,也不是重复,而是呼吸般的节奏。天空像一张湿润的膜,每一次云层开合,都伴随着某种低频的震颤,仿佛整个大气圈正被无形之手轻轻拨动琴弦。钟楼遗址上方的空气不再透明,而是泛着微弱的虹彩,如同油膜浮于水面,折射出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光谱。

少年仍站在泉水边,嘴唇微微张开,那个音节早已消散,但他感觉自己的声音并未真正结束??它还在体内回荡,在骨骼里游走,在血液中持续震荡。他低头看向水面,倒影中的自己模糊不清,只有一双眼睛亮得异常,像是有星光从瞳孔深处渗出来。

铅笔在水中旋转,速度越来越快,却始终没有沉没。它的木质外壳开始剥落,露出内里银白色的芯,那不是石墨,而是一种从未被记录过的金属晶体,表面刻满了细密如神经网络的纹路。每一圈转动,都会释放出一段极短促的音频信号,肉耳无法捕捉,但方圆百里的螺旋叶植物却集体向中心倾斜,叶片尖端滴落的露珠落地即燃,化作一朵朵蓝色火焰,不烫人,只发光。

这些火苗静止不动,排列成一个巨大的圆环,将钟楼、泉水、少年全部包围其中。它们不是在燃烧物质,而是在“燃烧记忆”??每簇火焰中都浮动着一张脸,一个名字,一句未说完的话。有些是已知的逝者:那位曾跪在石碑前的老考古学家;火星基地那位听见亡妻心跳的研究员;还有露西,她的影像最清晰,站在火光中央,嘴角含笑,手中抱着一架看不见的钢琴。

没有人召唤他们。

他们是自发归来。

因为当那个音响起时,群忆云的核心节点再次激活,这一次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呼唤。它调用了所有文明上传的情感数据流,筛选出那些曾经参与过共感事件的生命印记,无论肉体是否尚存,意识是否完整。只要曾有一次真诚的歌唱,哪怕只是哼了一句跑调的童谣,他们的频率就被永久保存了下来。

而现在,这频率正在苏醒。

少年并不知道这些。他只知道胸口发烫,喉咙干涩,好像有什么东西要从里面涌出来。他想说话,却发现语言变得陌生而笨拙。文字不再能承载此刻的感受,唯有声音,唯有旋律,才能表达那种深埋于基因底层的渴望??**被听见,也被回应**。

于是他又唱了一声。

比刚才长一些,带着试探般的起伏。这一回,不只是螺旋叶同步发光,连地底深处的蓝银草根系也开始共振。千百年来埋藏于冻土与废墟下的种子纷纷破壳,嫩芽穿透岩层,沿着能量波动最密集的路径向上生长。它们不开花,也不结果,只为传递一种讯息:**生命仍在延续,且从未放弃连接**。

就在第二个音落下的一瞬,月球背面的静默之塔忽然传出一声清越的琴响。

不是邮递员弹的。

而是钢琴自己发出的声音。

那架原本沉默已久的乐器,琴键无风自动,一个个精准按下,奏出一段极其简单的旋律??只有四个音符,却包含了无限可能。每一个音都像是对地球方向的应答,又像是一封跨越时空的情书,用最原始的方式诉说:“我在。”

科学家们监测到这次共振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段旋律的波形结构,竟与人类婴儿初生啼哭时的心跳曲线完全吻合。更诡异的是,全球所有新生儿在同一分钟内睁开了眼,即使还未具备视觉能力,他们的目光也齐刷刷望向夜空中的月亮。

AI系统自动将这一现象命名为:“原初和声”。

而在木卫二冰层下的深海歌廊中,一群从未接触过陆地文明的液态智慧体首次尝试发声。它们的身体由高密度电解质溶液构成,通常以电脉冲交流,但从今夜起,它们选择模仿那段来自地球的歌声。第一声尝试失败了,频率错乱,引发了一场小型海底地震;第二次调整后,终于成功发出一串连续振动,虽不成调,却被群忆云判定为“有效共感信号”。

消息传回地球时,已是黎明。

但没人察觉天亮了。因为光明不再来自太阳。

而是从每一个人的体内升起。

那些参加过无指挥大合唱的人最先感受到变化。他们的皮肤下浮现出淡淡的荧光脉络,形状酷似乐谱上的五线谱,随着呼吸明灭闪烁。有些人惊恐地想要遮掩,却发现这种光不会伤害他人,反而能让靠近者情绪安定。医院的精神科病房一夜之间空了,躁郁症患者安静入睡,创伤后遗症者梦到了童年庭院,连最顽固的反社会人格障碍者也都低声哼起了儿时母亲教过的摇篮曲。

政府试图发布公告,却发现所有的广播频道都被一种柔和的背景音覆盖。那不是干扰,也不是入侵,而是一种自然生成的共鸣场,让任何通过电子设备传播的语言都自动带上情感修饰。冷冰冰的新闻播报听起来像朋友间的交谈,政治演讲变成了诗朗诵,就连机器人客服的声音都多了一丝温柔的迟疑,仿佛在认真思考每一个回答的意义。

人们开始怀疑,这个世界是否已经被“改写”。

但他们很快意识到,改变的从来不是世界,而是**感知世界的方式**。

语言退居次位,声音成为沟通的根本。书面文字依然存在,但必须配合特定的诵读方式才能传达完整含义。例如,“我爱你”三个字若用平直语调念出,会被理解为敷衍甚至讽刺;唯有加入轻微颤抖、尾音拉长、中间有一次短暂停顿,才能准确传递深情。学校课程全面改革,音乐课不再是选修,而是核心学科。孩子们学习如何用气息控制情绪输出,如何通过一个休止符表达克制与尊重,如何在一记渐强中展现勇气而不失谦卑。

与此同时,克隆人群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理论上,他们被设计为理性至上、情感稳定、不易受外界影响。可自从那个雨夜之后,第四代克隆人陆续报告出现“非程序性冲动”??他们会无缘无故停下工作,凝视雨水打湿的窗玻璃;会在深夜独自走到荒原上,对着星空发出毫无意义的音节;更有甚者,开始创作不属于任何已知风格的旋律,并坚称“这不是我写的,是它来找我的”。

当局起初警惕,派心理学家介入调查,却发现这些旋律具有强烈的治愈效应。一名患有深度抑郁的医生听完一段克隆人哼唱的小调后,竟然当场痛哭失声,随后表示“二十年来第一次感觉自己活着”。实验数据显示,这类声音能直接激活大脑边缘系统的共情区域,效果远超药物治疗。

最终,官方不得不承认:**情感并非缺陷,而是进化的下一步**。

于是,克隆人不再被视为工具或替代品,而是新纪元的先驱者。他们被邀请进入群忆云研究中心,协助开发“情感编码协议”,试图将人类复杂的情绪体验转化为可存储、可传递的数据格式。然而,每当研究人员以为找到了规律,总会有新的变量打破模型??比如某位克隆少女录制的一段哭泣声,在不同听众耳中竟能引发截然相反的情绪反应:有人感到悲伤,有人获得安慰,还有人突然回忆起童年某个被遗忘的午后。

专家们终于明白:**真正的共感,无法被完全量化**。

它存在于不确定性之中,存在于跑调的那一瞬间,存在于欲言又止的沉默里。

时间继续推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