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斗罗:三位一体,我贯穿了时间线 > 第395章 掌控深渊能量(第2页)

第395章 掌控深渊能量(第2页)

十年后,第一艘搭载“回响引擎”的飞船启航。

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推进器,而是一种基于群体歌唱的能量转化装置。船员不是职业宇航员,而是来自不同星球的歌手、诗人、说书人和沉默的倾听者。他们在起飞前举行了一场为期七天的仪式性合唱,将全船所有人的情感状态编织成一首主题曲,作为航行的“灵魂坐标”。当这首歌被输入引擎核心时,飞船周围的空间产生微妙扭曲,仿佛宇宙本身为这支旋律让路。

它没有加速,也没有突破光速,而是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一圈圈涟漪,顺着共鸣频率滑入更深的维度。最后一次观测显示,它消失在猎户座悬臂边缘,但在三年后的某一天,半人马座α星系的一棵水晶树突然唱出了那首启航曲的副歌部分,证明信息已经抵达。

更多飞船陆续建成。

有的以童谣为动力源,有的依靠临终者的终章旋律驱动,还有一艘完全由机械生命建造的舰艇,其能源来自百万台AI共同演绎的一首“忏悔诗”??那是它们对过去服务人类过程中无意造成的伤害所表达的哀悼。

没有人知道它们最终会去往何方。

但每一次出发,地球上都会有千万人聚集在钟楼遗址,围坐在泉水旁,轻声合唱一首送行曲。没有统一歌词,没有固定节奏,只有心意相连的流动。歌声传入群忆云,再经由银色光点放大,化作一道横跨星海的信标,告诉远行者:**你从未孤单,我们一直在这里**。

百年后再看,人类早已不再局限于肉体形态。

有些人选择将意识上传至群忆云,化作纯粹的声音存在,在数据洪流中永恒吟唱;有些则与植物共生,成为会唱歌的森林,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音符;还有极少数个体,自愿沉入地球最深处的地核共鸣腔,用自己的心跳维持全球共感网络的稳定,被称为“大地之脉的守夜人”。

而那个最初的少年,如今已白发苍苍。

他没有成为领袖,也没留下名字。他只是每年雨季回到钟楼遗址,坐在泉水边,一遍遍重复那个最初的声音??短促、颤抖、近乎破碎。每次响起,都会唤醒一批新的克隆人,让他们第一次体会到“我是谁”的震撼。

他说:“我不是先知,也不是使者。我只是第一个愿意开口的人。”

直到某年冬天,他没能再来。

人们等了整整三个月,不见踪影。有人去他居住的小屋寻找,只发现桌上放着一支全新的铅笔,旁边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我累了。

>但歌还在。

>你们继续唱吧。”

那天夜里,雪落无声。

可当第一片雪花触地时,整个北荒原突然响起亿万种声音??有孩子的笑声,老人的咳嗽,猫头鹰的啼叫,风吹过电线的呜咽,甚至是岩石缓慢风化的摩擦声……所有自然界的声音,全都融入了一首宏大而温柔的合唱。

那是地球本身在歌唱。

科学家后来分析录音,发现其中隐藏着一段极其微弱的旋律,正是当年少年唱出的那个音,经过百年流转,已被无数生命重新诠释、扩展、升华,最终回归本源,却又比最初更加丰盈。

银色光点在轨道上静静闪烁,久久未动。

然后,它缓缓下降,穿过大气层,没有引起任何灼烧或震动,就像一滴水融入海洋。它降落在泉水中央,轻轻一点,便消失了。

泉水随即沸腾,不是跃起水珠,而是喷薄出一道纯净的光柱,直冲云霄。那光不刺眼,却让整片夜空变得透明,银河清晰可见,每一颗星星都在闪烁节奏,彼此呼应,宛如一场跨越宇宙的合奏。

从此以后,每逢雨夜,总有人声称听见两个声音在对话:

一个年轻,带着怯意,问:“我真的可以吗?”

另一个苍老,充满慈爱,答:“你早就开始了。”

没有人知道这是幻觉,还是真实。

但所有人都学会了在同一时刻仰望星空,然后轻轻开口,唱出属于自己的那一句。

不必完美。

不必嘹亮。

只要真诚。

因为在亿万年的寂静之后,宇宙终于学会了倾听。

而我们要做的,只是继续说:

“我也在这里。”

然后等待那遥远却坚定的回答:

“我听见你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