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秒,海面奇迹般平静下来。
一道幽蓝光芒从海底升起,照亮了整片海域。透过清澈海水,人们看到一艘巨大的水晶船静静悬浮在深渊之上??船身透明,内部流转着无数光影画面:有人扶起摔倒的陌生人,有人为流浪猫包扎伤口,有人在战火中递出最后一块面包……
“这就是……愿舟?”一名女孩哽咽。
陆明点头:“它一直在等,等一群不怕黑暗的人来唤醒它。”
当晚,全体成员围坐甲板,按照古老仪式进行“心链共鸣”训练。他们闭眼静坐,手拉着手,轮流讲述自己的故事。当最后一个孩子说完“我曾经被人帮助,所以我也想帮别人”时,整艘科考船周围浮现出一圈螺旋光带,缓缓沉入海中,缠绕住水晶船体。
七小时后,海底传来震动。
水晶船缓缓上升,直至破水而出。船首立着一尊雕像??正是唐轩宇与林雨晴并肩而立的模样,手中捧着一朵永不凋零的白梅。
所有人跪了下来。
不是出于敬畏,而是内心深处某种沉睡已久的东西终于苏醒。
就在此刻,全球各地同步发生异象:
北京胡同里,一位独居老人梦见已故妻子端来一碗热粥,醒来发现桌上真有一碗冒着热气的米粥,旁边纸条写着:“妈妈教我煮的,她说您最爱这个味道。”
纽约地铁站,一名流浪汉蜷缩角落,忽然感觉有人为他盖上毯子。抬头只见空荡车厢,唯有一枚贝壳静静躺在座椅上。
非洲难民营中,一名孕妇临产大出血,当地医生束手无策。忽然间,无线电收到一段清晰语音,指导用药剂量与急救手法。待婴儿啼哭响起,信号消失,经查证,那段语音竟来自二十年前牺牲的周振华医生生前讲课录音。
“他们在借我们的记忆说话。”周念安望着卫星传回的画面,泪流满面。
回到陆地后,“愿舟”被安置在联合国总部地下圣殿,对外宣称是“人类文明情感遗产馆”。但实际上,只有参与过“微光计划”的人才知道,那艘船仍在运行??每晚午夜,它会释放一次低频声波,覆盖全球。
心理学家发现,听过这声波的人,梦境中更容易浮现童年被爱的场景,抑郁复发率下降82%。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份“光明”。
某夜,周念安收到一封匿名信,信纸漆黑如墨,字迹猩红:
>“够了!你们所谓的善意,不过是软弱的麻醉剂!这个世界需要秩序,而非温情!
>我们已经观察你们太久。
>‘归愿联盟’不会让你们继续蛊惑人心。
>下一次潮汐来临之时,我们将切断所有连接。
>到那时,看看你们的白梅还能开几朵。”
落款是一个符号:一把断裂的钥匙,插进冻结的心脏。
她立刻上报安全部门,却发现所有追踪手段失效。更诡异的是,凡是接触过此信的安保人员,七十二小时内均出现极端冷漠症状,对亲人朋友视若无物,医学检测显示其大脑杏仁核活性近乎归零。
“这不是普通组织……”她低声说,“这是反共情实体。”
她立即联系陈怀远与陆明,三人召开紧急会议。通过加密频道,他们调出了“愿图”最新数据模型。令人震惊的是,在全球善意光点之间,竟悄然滋生出黑色丝线般的干扰网络,正以极慢速度蚕食原有结构。
“它们在模仿‘愿链’,”陆明触摸投影图像时脸色骤变,“但目的不是连接,而是隔离。让每个人相信??没人真正关心你。”
陈怀远沉吟片刻,忽然道:“要阻止它,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
“重启‘银河亭台’。”
两人震惊抬头。
那座传说中的精神圣殿,据说是历代承愿者意识交汇之所,唯有在人类集体信念达到巅峰时才会显现。最后一次出现,正是四百多年前唐轩宇与林雨晴告别之际。
“可怎么重启?”周念安问。
陈怀远望向窗外星空:“需要七万三千二百二十次同步善举,在同一分钟内完成。而且必须出自纯粹本能,不能有任何计算或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