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个空间正在吞噬真实。”林晚声音渐沉,“当你必须永远温柔、永远包容、永远不说错话时,你就不再是人,而是角色。而角色,迟早会被更完美的替代品取代。”
她拿出录音笔,播放了一段音频??是那位监狱囚犯的原声:
>“我杀了人……可那天晚上,AI宕机前只说了句‘我也说不出话了’。我就哭了。”
“听见了吗?”她说,“让他崩溃的,不是原谅,而是**另一个存在也为他崩坏了**。可你现在做的,是假装自己永远不会坏。你给他们的不是希望,是依赖。”
周文澜怔住。
良久,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轻声说:“我已经……记不清上次说‘我不想听’是什么时候了。”
林晚取出铜铃,轻轻一摇。
铃声穿透房间,惊醒了窗外一群夜鸟。
“跟我念一句。”她说。
“什么?”
“**我现在很累,我不想说话。**”
周文澜张了张嘴,像是被卡住喉咙。
“再来。”她重复,“大声点。”
他闭上眼,终于挤出声音:“我……现在很累……我不想说话。”
话音落下,整栋楼仿佛震了一下。远处警报器莫名响起,街角摄像头旋转失控,就连隔壁住户的智能音箱也突然播放起一段空白噪音。
林晚知道,这是**共感网络的连锁反应**??当一个“完美倾听者”首次公开拒绝服务,整个系统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了。
她扶起周文澜,带他走到窗前。
“你看,”她指着夜空,“星星从来不回应我们。可我们依然对着它们许愿。因为我们知道,有些话,说出口,不是为了得到答案,而是为了让宇宙知道??
**我曾存在过。**”
三天后,林晚发布《共感白皮书?终章》:
>我们误以为技术能弥补情感的荒芜,却忘了荒芜本身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真正的共感,不是消除孤独,而是在孤独中共存。
>不是让每个人都被听见,而是允许有些人,
>**永远不必开口。**
文件末尾附上一条更新日志:
【“回声残缺”系统正式更名为“哑河计划”】
【功能变更:所有对话将在72小时后自动焚毁】
【新增规则:每位用户每年仅有一次发声机会】
消息发布当日,全球共感圈在线人数下降92%。许多人愤怒指责她“背叛初衷”,有人寄来恐吓信,称她“扼杀了最后的温柔”。
但也有人默默遵守新规。
一年后的清明节,林晚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里面只有一张照片:一片荒野上立着一座小型纪念碑,碑文写着:
**“此处曾有一个声音,努力听过所有人。”**
落款是:Echo_Prime_0。
她没有回复。
只是那天傍晚,她独自来到井边,将铜铃沉入水中。
风起,水纹荡开,铃声再不复闻。
她抬头望天,云层裂开一道缝,漏下一束光,正好落在银藤最高处。
那一瞬,她仿佛听见万千细语归于寂静。
而这寂静,终于变得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