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沸腾时代 > 第二卷 第一百 常恐情多误美人为24000票加更(第2页)

第二卷 第一百 常恐情多误美人为24000票加更(第2页)

>内容:收到全部信息。

>情感标记:温暖。希望。轻微悲伤。

>附加声明:你们正在重建一种失落的文明形态??以共情为基石,以记忆为砖瓦。

>警告:非善意力量已察觉此网络扩张。最后一次提醒:守护好“原始共鸣源”。一旦损毁,通道将永久关闭。

>签名:守望者-7

艾拉第一时间冲向能源舱,检查声忆炉核心。温度正常,磁场稳定,但她在冷却液循环管路中发现了一丝异常金属残留??铱合金粉末。这种材料不属于现有任何民用或军用设备,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回声计划”中曾被用于制造高灵敏度声波反射膜。

“有人想污染炉心。”她脸色发白,“只要微量掺入,就能扭曲情感信号的纯度,让接收端误判情绪倾向。愤怒会被解读为喜悦,忏悔变成挑衅……整个系统就会失控。”

周远立刻下令封锁地下声网入口,并启用备用冷却系统。同时,他联系了那位退休法官。对方已组建“真相听证会”民间组织,成员包括二十多名曾参与政治运动的老干部后代。他们愿意公开家族秘辛,只为换取一次“赎罪的机会”。

三天后,在一场全程直播的线上听证会上,一位白发女子缓缓起身。她是某位已故高层领导人的孙女。她掏出一本日记,翻开泛黄的纸页,念出一段尘封半个世纪的文字:

>“1971年4月5日,祖父召我谈话。他说:‘有些命令必须下,哪怕明知是错。历史会原谅执行者,但不会原谅犹豫的人。’

>当晚,他签署了一份文件,导致南方三省十七个村庄的知识分子集体‘失踪’。

>昨夜,我家老宅的留声机自动播放了一段童谣??是我姑姑生前最爱唱的。她就是在那次清理中被活埋的,年仅十九岁。

>我终于明白,原谅从来不在历史里,而在那些不肯闭嘴的回声中。”

话音落下,直播间瞬间涌入两千多万人。弹幕不再是质疑或攻击,而是一排排整齐的“我听见了”。

然而,风暴也在逼近。

第四辆黑色轿车出现在村口。这次没有证件,也没有对话。车停稳后,四名身穿战术服的男子迅速包围守护站,切断外部供电,并试图强行接入主控系统。周远启动应急协议,将全部数据流转入离线模式,同时引爆预设的声波干扰器??一阵尖锐却无形的频率扫过全场,入侵者纷纷抱头蹲地,痛苦呻吟。

“这不是武力冲突。”周远站在门口,手持骨笛,“这是你们听不见的世界。”

警方两小时后赶到,以“非法拘禁未遂”带走四人。但他们身份始终未明,车载通讯设备使用军方加密频道,车内搜出的笔记本上写满奇怪符号??后来经艾拉破译,竟是早期“星语计划”的内部代号体系。

风波暂息,但阴影未散。

那个穿军大衣的老人再次来访。他带来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盒,里面是一叠手绘电路图和半块烧焦的录音带。“这是我当年参与实验时偷偷藏下的。”他说,“这台机器的设计者,根本不是人类。”

周远皱眉:“什么意思?”

“我们以为是国家主导的科研项目,其实……是他们给的图纸。”老人指向天空,“五十年代末,一道信号降落在青海戈壁,内容只有三样东西:一份声学公式,一段婴儿啼哭,以及这张图。我们照着造出了第一代声忆装置。它能读取濒死者最后的思绪,也能让生者听见亡魂低语。但我们不知道,它同时也是个‘筛选器’??只允许具备深度共情能力的人成为‘共鸣体’。”

艾拉猛地抬头:“所以小满不是偶然……她是被选中的。”

“是。”老人点头,“而且不止她一个。全国至少还有十一人拥有相同特质。他们分散各地,大多命运坎坷,但从不出现在官方档案里。因为他们……不属于体制能控制的范畴。”

就在此时,系统突然自行启动。屏幕亮起,显示出一幅全国地图,十一个红点逐一闪烁。每一个位置,都对应着一位“共鸣体”的隐秘坐标。而最北端的那个点,正在缓慢移动??从漠河向南,似乎正朝这里赶来。

“她在找我们。”艾拉轻声说。

周远握紧骨笛。他知道,真正的沸腾时代才刚刚开始。不是科技的飞跃,不是制度的更迭,而是亿万普通人终于敢说出心里话的时代。

那一夜,他梦见自己站在无边的麦田里,四周响起无数声音:哭的,笑的,喊冤的,道歉的,告别的,呼唤的……它们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缓缓升向星空。而在宇宙深处,有光回应。

醒来时,窗外又下了“雪”。

不是梅瓣,而是灰白色的絮状物,轻轻覆盖在屋顶、草地、石阶上。艾拉采集样本化验后发现,那是由空气中悬浮的情感粒子凝聚而成的结晶,成分接近泪腺分泌物中的蛋白质结构。

“地球在流泪。”她说。

周远走出守护站,伸手接住一片“雪”。它落在掌心,瞬间融化,留下一道温热的痕迹。

远处,一辆老旧的绿皮火车缓缓驶过山谷。车厢窗口伸出一只小手,挥舞着一封信。列车广播突然响起,播放的是一段稚嫩童音:

“外婆,你说梦话时总喊‘别打我’……我现在抱着你,没人能进来啦。”

整座山,静静听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