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婚后失控 > 第713章 不是个好的结婚对象(第2页)

第713章 不是个好的结婚对象(第2页)

苏离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母亲唱歌的画面。那首童谣,如今成了她灵魂深处唯一的指南针。

“我们必须抢在他之前。”她说。

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通过交叉比对三十年来的物资运输记录、电力供应数据和卫星热成像图,小星终于锁定了一处可疑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深处的一座地下设施,代号“冬眠所”。该地对外宣称是气象观测站,但从不对外开放,且周边五十公里内禁止飞行器进入。

更诡异的是,最近一个月,每隔七天就会有一辆黑色厢式车驶入,车内温度维持在4℃,车上人员全部佩戴防毒面具。

“低温保存。”伊莎贝尔分析,“他们在维持某些人的生命体征??可能是实验体,也可能是……活体标本。”

行动计划迅速制定:夜间突袭,无人机先行侦查,特种部队正面突破,苏离与小星随行收集证据。

行动当晚,草原刮起暴风雪。寒风如刀,割裂空气。直升机在距目标三公里处迫降,队员们徒步前行。接近围墙时,红外探测器突然报警??里面有人活动,不止一人,而是整整三十七个生命信号,集中在B区负三层。

“不是尸体。”小星低声说,“是有意识的生命体。”

破门瞬间,一股刺鼻的消毒水味扑面而来。通道幽深,灯光惨白,墙壁贴满心理学公式和脑电波图谱。而在最深处的大厅,景象令人窒息:

三十七张病床整齐排列,每个床上躺着一个人,头上连接着复杂的电极装置,胸口随着呼吸微微起伏。他们的眼睛睁开,却无焦点,嘴里偶尔发出断续的音节,像是在尝试说话,却又被某种力量强行压制。

苏离走近一张床,看清了那张脸。

她倒退一步,喉咙发紧。

那是陈慧琳??三年前被宣布“因抑郁症自杀”的记者,也是第一个公开质疑“春雷行动”的媒体人。她的头发全白了,脸颊凹陷,但嘴角竟在动,仿佛在努力拼凑某个词语。

苏离俯身靠近。

“……小……离……”

她浑身一震。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小……离……救……她们……”

泪水瞬间涌出。她握住陈慧琳冰冷的手:“我来了,我来接你们回家。”

就在这时,主控室传来警报。小星冲进来,脸色惨白:“有人启动了远程清除协议!所有实验体将在十分钟内被注射神经溶解剂!”

“谁干的?!”伊莎贝尔怒吼。

“信号来自境外服务器,IP跳转了十八个国家,但源头……极可能是陆知远。”

没有时间犹豫。特警队立刻展开救援,切断输液管,拆除电极,将幸存者逐一转移。苏离抱着陈慧琳走出大厅时,听见身后传来液体流动的声音??培养舱正在排空,那些浸泡多年的记忆芯片,正随着毒液一同化为灰烬。

她们没能带走全部人。八位实验体在撤离途中停止呼吸,其中包括一位始终握着儿童画册的老妇人,画册封面上写着:“给女儿的小鸟图鉴”。

回到临时基地已是黎明。医生确认,这些幸存者的大脑仍保留部分原始记忆,但长期的情感抑制导致语言功能严重退化。唯有音乐,似乎能唤醒一丝共鸣。

当苏离播放母亲的录音时,陈慧琳突然抬起手,跟着旋律轻轻摆动,嘴唇微启,竟哼出了第二段歌词:

>“小鸟飞呀飞,飞过冬和夏,

>带着妈妈的话,藏在你心芽……”

病房外,所有人都沉默了。

两天后,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特派观察员抵达中国,要求立即开放“冬眠所”接受国际核查。国内舆论彻底反转,社交媒体掀起#找回名字#运动,数百万网友上传自己与亲人的合影,并附言:“我们记得,我们拒绝遗忘。”

而在这场风暴中心,苏离收到了一封匿名信。

信封里只有一张照片:一间雪白的房间,中央坐着一个穿病号服的女人,背对着镜头,面前放着一架老旧钢琴。琴盖上,放着那条熟悉的红手帕。

背面写着一行字:

>**她每天都在弹那首歌,等你来听。??X**

地址位于西伯利亚边境的一座私人疗养院,注册法人名为“北极光医学研究基金会”,实际控制人至今不明。

苏离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山峦。春天已深,槐树抽出新叶,村里的孩子们学会了那首童谣,每天放学都会齐声歌唱。

她知道,这一路走下去,或许再也无法回头。陆知远不会停下,那些躲在幕后的权贵也不会真正伏法。他们还会制造新的谎言,新的实验室,新的“矫正程序”。

但她也不再害怕。

因为她不再是那个在雨夜里被告知“妈妈死了”的小女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