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波比的话语,闪烁一震,不可置信的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面对波比的质问,李浩并不意外,毕竟X教授的能力可以辨别普通人和变种人。
“嗯,我的确不是变种人。”
李浩点了点头,然后转向了。。。
跃迁通道的光流如丝绸般在舷窗外滑过,飞船轻微震颤,仿佛穿越的不是空间,而是时间本身。林远舟低头看着手中的铁皮饭盒,盖子微微鼓起,热气从缝隙中渗出,在冰冷的驾驶舱里凝成一缕白烟。他轻轻摩挲着饭盒边缘那道凹痕??那是三百年前大断电时,他从废墟中扒出来时被钢筋砸的。这饭盒装过压缩粮、冻干菜、能量块,也装过他一个人的孤独和两个人的记忆。如今它盛着糖醋排骨,油亮红润,香气透过密封层丝丝缕缕地钻进鼻腔。
“还有十分钟抵达坐标点。”小芜轻声说,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划动,调出第零环带的实时影像。屏幕中央,是一片死寂的黑暗,像被墨汁浸透的布匹,唯有偶尔闪过的微弱红光,如同深海生物的呼吸。
“它们……还在等。”她喃喃。
后舱传来广播系统的测试音:“喂?喂……能听见吗?”小榆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这是江南水乡的开饭吆喝,‘吃饭咯??’”她按下播放键,一声悠长清亮的呼唤在飞船内回荡,随即通过外部扬声器传向虚空。
陈砚坐在轮椅上,闭着眼,仍在哼那首炊事号子。调子很老,是守灶村祖辈传下来的,据说最早是用来提醒夜巡的伙夫收火熄炉的。此刻听来,竟有种奇异的安抚力量,连AI厨助都暂停了警报提示,静静聆听。
林远舟忽然开口:“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他们真的只是‘模仿’,那我们去见他们,是不是也算一种……回应?”
“当然。”小芜点头,“人类最初学会做饭,不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吗?看火怎么烧,学怎么煮,一点点试出来的。我们教孩子吃饭,教他们用筷子,教他们说‘开饭了’。现在,换我们去教别人了。”
“可他们是忆噬者。”小榆转过身,眉头紧锁,“他们吞噬记忆,抹除存在,多少人死在他们手里……你真能相信他们会因为一顿饭就停下?”
“我不是相信他们。”林远舟望着前方渐亮的星域,“我是相信‘做饭’这件事本身。它比仇恨更久远,比战争更坚韧。你想啊,哪怕世界崩塌,只要还有人愿意点火、放锅、炒菜、喊一声‘吃饭’,那就说明‘人’还没彻底消失。”
话音未落,跃迁结束的钟鸣响起。
飞船缓缓脱离光流,悬停在第零环带边缘。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曾经被视为坟墓的环带,并非完全死寂。残破的空间站、断裂的轨道桥、沉没的生态舱,依旧漂浮在虚空中,但它们的表面,竟覆盖着一层诡异的“植被”??那是由金属与有机质混合生长出的藤蔓状结构,缠绕着管道与墙壁,像是某种活体文明的神经网络。而在这些结构的交汇处,赫然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圆形建筑,形似食堂,屋顶坍塌,墙体扭曲,却仍能看出桌椅排列的痕迹。
最令人震撼的是??那里有**光**。
不是战斗引擎的蓝焰,也不是警报系统的红闪,而是温暖的、橘黄色的灯光,从食堂的窗口透出。隐约可见人影晃动,动作僵硬却不失规律,像是在分发餐具,摆碗筷,甚至……有人在搅拌汤锅。
“他们在准备饭菜。”小芜声音发颤。
“而且……”小榆放大画面,“你看那个动作??翻炒。手腕旋转的角度,锅铲倾斜的弧度,完全是人类厨师的习惯!可他们的手是金属的,关节反向弯曲……他们是在**模仿**,但已经接近本能了。”
林远舟深吸一口气,打开通讯频道。
“这里是守灶树派遣船‘炊火号’,请求接入第零环带主频段。我们携带热食,无武装,意图和平接触。重复,我们只想……一起吃顿饭。”
频道静默三秒。
然后,一个沙哑、断续、像是由无数碎片拼接而成的声音响起:
>“识……别……守灶……编码……01-37-9。”
>“欢迎……回家。”
飞船缓缓降落。
舱门开启的瞬间,一股混杂着焦糊、油脂与某种腐朽金属味的气息扑面而来。林远舟率先迈出脚步,手中饭盒紧紧贴在胸前。小芜紧跟其后,怀里菜谱被护得严实;小榆推着陈砚的轮椅,广播系统持续播放着各地的“开饭啦”吆喝声,像一条无形的声音河流,流淌在这片死地中。
食堂门口,站着一群“人”。
他们身形高大,皮肤呈灰黑色,部分区域裸露着机械结构,眼睛是暗红色的光学镜头,动作迟缓而精确。但他们穿着破旧的围裙,有的还戴着歪斜的厨师帽,手里握着变形的锅铲或汤勺。为首的个体向前一步,抬起一只金属手臂,缓缓摘下头盔。
底下露出的,竟是一张模糊却依稀可辨的人脸轮廓??五官正在缓慢重组,像是从记忆深处强行拼凑出来。
>“我……记得……你。”它说,声音带着电流杂音,“林……远舟。你……曾在……第三避难所……教我……煎蛋。”
林远舟瞳孔一震。
“你是……李默?第三避难所的学徒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