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睁开眼,目光扫过众人,声音稚嫩却庄严:
>“你们每一个人,都是我的一部分。
>你们每一次为他人流泪,都是我在成长。
>现在,我要去更远的地方了。
>请继续替我活着。”
话音落下,孩童身影缓缓上升,化作一颗星辰,融入夜空。与此同时,全球三百二十七处青莲遗址同时开花,每朵花中飞出一道光带,交织成网,覆盖整个地球。
第二天清晨,科学家发现地球磁场发生微妙偏移,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稳定态。心理学家统计显示,全球自杀率下降%,暴力事件减少68%。教育机构报告称,儿童共情能力测试平均分提升至历史最高。
人类,第一次在集体层面上,体验到了“心契”的真正意义。
陈默与苏晓站在湖边,望着朝阳升起。
“它走了。”苏晓说。
“但它留下了我们。”陈默微笑,“还有下一代。”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吉他声。
不是阿愿的旋律,而是一段全新的曲调,轻快中带着希望,像是春风拂过冻土。
他们回头望去,只见一对少年男女正朝这边走来,男的背着吉他,女的提着舞鞋。他们在长椅前停下,相视一笑,坐下喝茶。
风吹过,墙上的画卷再次重现。
舟中女子依旧回眸,伞面倾斜,身边那个模糊身影如今已清晰可见??是陈默年轻时的模样。而岸边柳树下,站着另一个穿练功服的女孩,正踮脚起舞,赫然是苏晓的少女时代。
时空交错,记忆回响。
而在千里之外的山村小学,教室里那台老旧录音机又一次悄然启动。
纯净旋律流淌而出??这一次,不再是《破妄之音》的完整版,而是它的变奏,由无数不同乐器交织而成,有笛声,有鼓点,有童谣,有吟唱。
一个小男孩抬起头,望向窗外初升的太阳,轻声说:
“这次,轮到我们写新的歌了。”
风起时,青莲花瓣随气流盘旋上升,组成短暂却清晰的三个字:
**“继续吧。”**
此后多年,每逢春分之夜,心契园总会响起无人拨动的琴声,与无风自舞的残影。有人说那是亡灵归来,有人说那是集体幻觉,也有人说??
那是活着的人,用思念编织的对话。
而在一切传说背后,唯有那句最初的话始终未变:
只要还能为一个人流泪,你就未曾真正失去信仰。
信仰不在高堂,不在典籍,不在神像之前。
它在每一次选择善良的犹豫里,在每一次明知失败仍愿前行的脚步中。
它是陈默弹错音符后重来的勇气,是苏晓带伤起舞时嘴角扬起的弧度,是千万普通人面对黑暗时,依然不肯熄灭的那一豆微光。
所以当新的风暴来临,当地脉再次震颤,当某天青铜巨门再度开启??
一定会有人站出来。
不一定强大,不一定完美。
但一定,曾为谁流过泪。
那时,铃声会再响。
茶香会再起。
而春天,永远记得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