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我缓缓,你怎么跟牲口似的,这么猛呢。”
“那当然,男人岂能不猛。”
翻身上马,提枪再战。
胜业坊,代郡王府。
今日前来探望李逸伤情的人无数,门前车水马龙,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门房管事罗伯,
收名刺都收的手软了,
只好让人弄了几口大箱子,九品以上六口以下的名刺,放入一口箱子,
六七品官员的名刺,放入一个箱子,四五品的名刺又放入一箱。
三品及以上的,再放了一箱。
至於没有品级的客人名刺,只能拿几个大筐装了。
礼物通通不收,
不管是党参鹿葺,还是阿胶胶,管他是药材还是锦绣玉石,统统不收。
福伯收下他们的名刺,拒收他们的礼物,一遍遍的跟他们解释,司徒去城外养伤去了。
至於去了哪,他也不知。
次日早朝,
李世民升殿,坐在御座上,看到丹墀下没了那几个熟悉的身影,微微出神。
今日八月初二,常朝。
参会的是常参官,只有京城五品以上职事官,以及两省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才为常参官。
长孙无忌晋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但这是散阶,他现在没有职事官,今天的常朝便没资格再来。
高士廉已经出京贬赴安州。
温彦博守中书令赐紫袍金鱼,王珪守侍中赐紫袍金鱼,两人散官只四品,都还不到穿紫资格,可如今入政事堂为相,特赐紫袍金鱼,
也站到了殿中靠前位置。
李逸的位置已经换上了巨鹿郡公魏徵。
“陛下,突厥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李思忠,遣执失思力献马三千匹,羊万口。”
李世民回过神来,
“突厥是大唐臣藩,去岁刚经歷白灾,朕岂能收这份厚礼。著有司统计这些马、羊价值,以绢茶食盐回赐。”
王珪进奏,大乱之后,民间妄立淫祠颇多,请禁之。
“嗯,民间百姓不得私自设立妖祠,除了卜巫正术,其余杂占,悉从禁绝。”
秘书监参预政事魏徵再次进奏,朝廷集经史子集四部书二十余万卷藏於门下省弘文殿,请於殿旁置弘文馆。
李世民从諫如流,
遴选虞世南、褚亮、姚思谦、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原秦王府学士数人,以原职兼任弘文馆学士,
让他们轮流值宿,皇帝听政之暇,引入內殿,討论先哲言行,商榷当朝大政。
“朕以武定祸乱,出入行间,与之俱者,皆西北驍武之士。
今天下既定,当偃武修文,精选弘文馆学士,议论商榷。
欲守成者,舍儒何以哉!”
李世民这番偃武修文,要推崇儒家的言论,深得殿中一眾文臣的讚赏。
“弘文馆,取三品以上职事官子孙充学生。”
弘文馆学生数量定为三十人,入学资格严格限制为皇族宗室近亲和一品官、宰相,及三品以上京官子,入学年龄十四岁到十九。
凡学生教授、考试,如国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