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嗜书者24人,隶馆学习书法。”
后面加招的二十四名五品职官子入馆学书法,就相当於扩招生了,是从五品职官中破格选一批子弟,跟著皇亲国戚、功臣、宰相、三品职官子弟一起读书。
检校侍中兼户部尚书裴矩上奏,“对於前几年遭受突厥侵略践踏的边疆百姓,请求每户赐给绢帛一匹。”
李世民对於以户计算有异议,
“朕以诚信御天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户有大小,每户人数不同,岂得赏赐都一样呢,应当按口计算。”
说完,
皇帝起身,
背手踱步,
良久,
皇帝才目光扫过眾臣,开口道,“遍封宗室,於天下利乎?”
天子此言一出,
殿中大臣们都是精神一振,知道皇帝这是终於要对太上皇时遍封宗室之事开刀了,此前皇帝就曾在登基之夜的宫宴上说过,无功宗室郡王要降封为县公。
现在,
要正式开始了。
守侍中王珪站了出来,
“陛下,起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童孺幼子皆封王,达数十人之多,此前所未有之事也。”
“前朝,也只有皇帝的儿子及兄弟才封王,其它宗室如果不是有大功勋的,便没有封王的。
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封给的爵位既高,赐给的劳力僕役又多,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李世民满意的点头,
“然也,
朕做天子,就是为了养护百姓,岂可劳顿百姓来养护自己的宗室呢。
传旨,
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唯有功於国者不降。”
皇帝点出了不降爵宗室名单,第一个就是附属宗籍的代郡王李逸,第二个同样是附属宗籍的燕郡王李艺,以及义安王李孝常,
然后是赵郡王李孝恭、魏郡王李道玄、任城王李道宗、淮安王李神通、襄邑王李神符,
还有长乐王李幼良、陇西王李博义、渤海王李奉慈、襄武郡王李琛、济北郡王李等瑊几人。
一下子数十宗室郡王降为县公,但也还是保留了十几个宗室郡王。
李孝恭三兄弟,李神通两兄弟,李博义两兄弟,李幼良两兄弟等。
当然,
这里面那三位列入属籍的郡王备受瞩目,
李逸和李孝常还是叔侄俩。
李艺则是唯一一个真正赐姓的异姓王。
从遍封宗室数十王,
到如今只剩下了宗室十八王,
新皇这一刀砍的够狠!
光李神通兄弟俩,十五个郡王儿子,这次就全降为县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