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斯礼心头一震,面上却波澜不惊,继续伏地答道:“凉州何事?请圣上明言。”
“江湖义士在那边招募死士,借‘护旧族之尊’为名,在凉州暗中集结兵马。甚至有人祭祀北魏旧主,妄图自立为王。”李鸾徽一字一句道,“朕要你去西域,巡边三州,肃清余孽。”
“你去最合适。”他微微俯身,眼神不动,“那条路你熟,凉州你也熟,江湖上这群人你更熟。去查清楚,是谁在其中作祟,查清楚了就地正法,一个不留。”
秦斯礼沉默片刻,终抬头,恭敬道:“臣领旨。”
应诺,退身。
走出殿大门外时,他没有回头,也未看那仍跪在地上的女史官一眼。
他心中已如秋水深潭,波澜不显,却知此行非易事。
朝廷内外,举国上下,皆是惶恐。
唯有徐圭言,悠然自在,躲在学堂之中教导太子和其他皇子。
太子和其他皇子、公主们围坐在大案前,正在听徐圭言讲解改祖制的相关内容,即皇室继承权和朝廷制度的调整。
徐圭言耐心地解释着改祖制的利弊,她向学生们描述了历代以来祖制对国家政治结构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对皇权的巩固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她告诉他们,皇室必须随时面对时代的变迁,只有适时的改革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祖制是历史的产物,”她的声音在殿内回荡,“但不是所有历史的规定都适合永远沿用。如果我们不根据现实情况做出调整,甚至是对某些制度进行修改,那么,我们的国家和朝廷将会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
太子李起坤坐在上首,听到徐圭言的话后,他轻笑一声,这声音不大不小,正好当场的所有人都听到了。
徐圭言一顿,看向他。
这笑里藏着的是对徐圭言的不认同。
李起乾轻咳一声,打破了屋内的沉默,“徐太傅,祖制是先皇亲自制定的,您说要改,它确实会影响许多人。但是,既然祖制一度维系了国家的稳定和传承,我们怎能随便改变?”
他并非轻率之人。
徐圭言看着他的脸,沉默片刻。
“如果我们改了祖制,会不会让大家觉得我们皇室不再重视祖先的法度?那后唐之前的制度都是错的吗?”八皇子李起年小心翼翼地问道,“难道我们皇族就该放弃祖制,转而效仿一些外族的做法吗?”
“外族的做法并不全是坏的,”徐圭言温和地回应,“祖制的存在并非是为了让人拘泥于历史的束缚,它应该服务于国家和民众。若是它变得无法适应时代变迁,放任不管,最终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
她略微顿了一下,转向李起坤,“你的问题很有趣,但改祖制的事,确实是重要而复杂的议题,不适合在这里讨论得过于深入。”
第108章鸡毛蒜皮事是小【VIP】
下课,回府。
徐圭言在路上悠然自得逛游,事态平稳下来,她整个人的状态也好了许多。走到府邸,刚一跨进门,就看门内人来人往,神色慌张。
“娘子啊,郎君不肯吃药,也不让人靠近,您可回来!快去看看他吧!”
徐圭言一惊,快步小走,冲进了后院冯竹晋的院子里,只见他瘫坐在院子正中间,脸色煞白,双眼无神,头发凌乱,时不时地低声喃喃自语,精神状态极差。
她的心头一紧,急忙走上前,可还没走几步,冯竹晋突然像是被惊醒一般,猛地抬头,“走开——滚!”
徐圭言伸出的脚一顿。
“我不是病人,我不吃药!”
徐圭言吐出口气,慢慢地蹲下来,温和地说:“竹晋,你看看我是谁?我来回了,谁要逼你吃药?嗯?”
冯竹晋喘着气,看向她,他眼中布满了疲惫和迷茫。目光没有焦距,似乎难以捕捉到徐圭言的存在。
徐圭言慢慢靠近,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见冯竹晋没有太激烈的反应,才紧紧握住他的肩膀,“是我,徐圭言,我回来了……”
冯竹晋“嗯”了一声,徐圭言移近,他顺势靠在她身上,“……我不想吃药,我不想……”
徐圭言搂着他,自己也坐在地上,“不想吃就不吃,这没什么的,”徐圭言耐心安慰着他。
“……以后我都不想吃。”
冯竹晋依偎在徐圭言怀中,委屈地闷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徐圭言拍着他的后背,安抚着他。
没一会儿,冯淑娇和冯书意也来了,她们两个站在远处,看着他们这番模样叹口气,两人一前一后转头出了远门,进了偏厅。
这边徐圭言安顿好冯竹晋后,才去了偏厅里。
冯淑娇看着徐圭言,她脸上既有春风得意的神情,也有对冯竹晋的愧疚,两种情绪交织,让徐圭言的愧疚都变得虚伪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