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低头一看,怀中铁盒竟自动开启,那封战死士兵的遗书正剧烈震动,纸页边缘浮现出无数细小文字??原是当年书写者用隐形药水额外添加的内容,唯有在特定情绪波动下才会显现。
他颤抖着读出声来:
>“……后来我才明白,这场战争根本没有意义。
朝廷早已与敌国密约,我们不过是用来平息民怨的祭品。
但我仍选择留下,因为若我不死,村里那些孤儿寡母便会被人说是‘逃兵之家’。
我的命,换他们一日安宁。
>若你读到此处,请记住:
>**不要为任何人牺牲。
>尤其不要为‘应该’二字死去。
**
>活着,本身就是反抗。”
泪如雨下。
他猛然转身,面对千人队伍,将遗书高高举起,一字一句朗读出来。
随后,他又播放《草芥录》中最震撼人心的几段录音:老农讲述饥荒中母亲把自己藏进地窖,宁可饿死也不交出儿子;少女回忆父亲为护她免遭征役,主动顶替姓名奔赴战场;老兵哽咽诉说战友临终托付:“替我看看春天。”
声浪滚滚,如春雷碾过戈壁。
人群中开始有人抽泣,有人跪倒,有人撕碎身上孝布。
一名老妇踉跄上前,抓住阿启的手:“我走了三天,只为替我爹赎罪……可我现在想起来了,他当年是为了救全村人,才被迫杀了那个作恶的官差……他不是恶人,他是英雄啊!”
“你们每一个人都背负着不属于自己的罪!”
阿启嘶吼,“三百年前,那场所谓的‘双王盟约’,根本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奴役!
他们制造恐惧,灌输愧疚,让人们相信痛苦必须偿还,死亡才是救赎!
可你们知道吗?真正该偿还的,是那些躲在史书背后、从未受罚的掌权者!”
人群骚动,质疑与觉醒交织。
就在此时,远方沙尘暴起,一道瘦小身影逆风而来。
是个少年,约莫十五六岁,背着一只破旧布袋,步伐却异常稳健。
待走近,众人方看清他脸上烙着一个奇异符号??半只眼睛,瞳孔中嵌着钟形图案。
“你是谁?”
陈九娘警惕问道。
少年放下布袋,从中取出一枚锈迹斑斑的小铃铛,轻轻一摇。
刹那间,天地寂静。
阿启浑身一震??那是守心钟最初的原型铃,仅存于古籍插图中的“净魂引”
。
“我是逃下来的。”
少年低声说,“我在祁连山深处找到了最后一座活祭坛。
他们抓了三百个孩子,说要重启‘代偿仪式’,让新一代守钟人诞生。
可我不愿跪,我就跑了。”
“谁组织的?”
阿启追问。
“补遗司残党。”
少年冷笑,“还有……几位当今朝廷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