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你教会世界的,是如何聆听无声之声。
>现在,该放手了。
>去爱你的人间吧,别只做守门人。
>做妻子,做朋友,做某个孩子的妈妈。
>你值得被照亮,而不只是发光。”
她怔住良久,终于落下泪来。
第二天清晨,她走出木屋,看见林昭正在井边修理一盏坏掉的灯笼。阳光洒在他灰白的鬓角上,像镀了一层金。她走过去,轻轻抱住他的腰,下巴restingonhisshoulder。
“我们结婚吧。”她说。
他愣住,回头看着她:“你说什么?”
“我说,我们结婚。”她笑着擦掉眼角的泪,“不是仪式,不是公告天下。就我们两个,请全村吃顿饭,找个晴天,在这井边拜天地。我要让你名正言顺地管我叫老婆。”
林昭眼眶一下子红了。他放下工具,转身紧紧抱住她,仿佛要把这些年错过的光阴全都补回来。
“早该这样了。”他声音沙哑,“从你十八岁发烧那晚,我就想娶你。可你总是往前跑,我只能跟在后面捡你落下的影子。”
婚礼定在一个月后。消息传开,整个村子沸腾。老裁缝连夜赶制红嫁衣,村长组织年轻人搭喜棚,连隔壁镇的小学都送来手工贺卡。最让人意外的是,联合国居然发来正式贺电,并宣布将每年这一天定为“人类情感联结纪念日”。
婚礼当天,天朗气清。樱花开得漫山遍野,风吹过时,花瓣如雨落下。阿阮穿着祖母留下的绣花裙,头戴一圈野百合,赤脚走过青石小径。林昭一身笔挺军装,胸前别着一枚银色耳麦徽章??那是小舟特意定制的,上面刻着:“听见爱的人,永不孤单。”
他们在井台前相对而立,背后是千盏明灯,眼前是彼此苍老却炽热的脸。
主婚人由村中最长寿的老人担任,他颤巍巍地说:“天地为证,井水为媒,愿你们此生相守,如灯不灭,如忆长存。”
礼毕,阿阮拿出一只木匣,打开后是一本全新的手抄本,封面写着《人间回响录?续篇》。她递给林昭:“以后的日子,我们一起写。”
他接过书,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已有两行字:
>“第一则:1978年春,我遇见一个倔强的女孩,她眼里有火,心里有井。
>我不知道未来有多难,只知道那一刻,我想护她一生平安。”
署名是“林昭”。
而第二则,则是她的笔迹:
>“第一则:1978年春,我遇见一个沉默的男人,他不说爱,却总在我跌倒时出现。
>我不知道命运有多狠,只知道那一刻,我愿意跟他走很远很远。”
署名是“阿阮”。
夕阳西下,新人携手走向木屋。身后,孩子们点燃最后一排灯笼,唱起那首熟悉的歌:
>“有一盏灯,不亮在屋檐,
>它藏在心里,照亮从前。
>若有一天,世界忘了你,
>记得樱园,为你留着春天。”
井中倒影轻轻晃动,映出两人并肩的身影。而在更深处,还有一个模糊的轮廓静静伫立,嘴角含笑,右手微抬,似在祝福。
阿阮回头望了一眼,轻声说:“妈,我回家了。”
春风拂过,满园樱花簌簌作响,如同千万人在低语:
??记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