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周文圣 > 第241章 朝堂轰动国之柱石(第2页)

第241章 朝堂轰动国之柱石(第2页)

而在那片精神书海中,江行舟已抱住那个浑身颤抖的黑暗之身,轻声说:

“我不是要消灭你,我是要告诉你??你不是怪物,你是我的兄弟。我们一起写下第一个‘人’字,一起梦见圣贤微笑,一起希望这个世界更好。只是命运把我们分开了。但现在,我回来了。”

泪水,第一次从那双冰冷的眼中滑落。

“为什么……为什么要接纳我?”他哽咽,“我害了多少人……我烧了多少书……”

“因为文道不该只有赞美,没有忏悔。”江行舟抱着他,如同当年母亲抱起受惊的孩童,“真正的圣贤,不只是教人向善,更是容得下罪与痛。若连你自己都不肯原谅,那我们写的每一个字,都不配称为‘文章’。”

金色光芒缓缓洒下,不再是驱逐黑暗,而是温柔地将其包裹。黑色文字开始褪去戾气,转为深沉墨色,静静环绕两人旋转,最终化作一枚阴阳文印,烙印在江行舟心口。

当他睁开双眼时,整个人气质已然不同??不再纯粹如玉,却多了几分沧桑厚重。他望向窗外,轻声道:

“文狱将开……那就开吧。”

三日后,朝廷正式下诏,宣布设立“文狱司”,专查天下文祸源头,追缉“文罚者”余党。首任大狱丞,正是江行舟。此职不受六部节制,可直面天子陈情,持“文心笔”巡游四方,有权查封任何涉嫌污染文脉的典籍、书院、官员。

消息传出,举国震动。

有人欢呼,称其为“文道之眼”;也有人恐惧,说这是开启“文字狱”的开端。民间流言四起:“读错一字,便是死罪?”“以后连诗都不能写了?”

江行舟不做解释,只命人在各大城池竖立铜碑,刻上八个大字:

>**“言有其责,文必载道。”**

并在碑侧附录《文狱律》十三条,明示何为禁:非禁批评,禁蛊惑;非禁异见,禁妄造;非禁自由,禁以文杀人。凡举报属实者,赏田十亩;诬告者,反坐三年。

与此同时,他亲自带队,踏上北巡之路。

第一站,便是当年李崇文失踪前最后停留的幽州观星台旧址。

此处早已荒废百年,杂草丛生,唯有一块断裂石碑斜插土中,上面依稀可见“天机不可泄”五字。江云宁手持监天符,绕台三圈,忽然停步,指向地下三丈之处。

“下面有东西,不是石头……是‘文骨’。”

众人合力挖掘,果然发现一具枯骨,全身经络皆由细小文字串联而成,胸口嵌着一枚青铜罗盘,指针不停颤抖,始终指向南方洛京。

“这是前任观星司主官的遗骸。”张栩辨认后低声道,“但他死状不对??他是被人活生生抽走文骨,用来构建‘文脉暗渠’的枢纽。”

江行舟跪地焚香,郑重道:“前辈,我来迟了。但从今日起,您的牺牲不会白费。”

当夜,他以血为引,将文心笔试探插入罗盘中心。刹那间,地底传来嗡鸣,一幅横跨九州的“文脉图”浮现半空??无数红线如血管般连接各大学宫、藏书楼、科举考场,而在深处,九条漆黑支流悄然汇入中央龙脉,终点赫然是皇宫太庙!

“他们在用皇权供养文劫!”王陵怒吼,“难怪历代帝王都严禁民间私修史书、禁百姓议政!原来早就被渗透了!”

江行舟却异常冷静:“不,不一定全是阴谋。也许……他们是被骗了。就像我们一样,以为在守护秩序,实则成了养料。”

他收起罗盘,望向南方:“该回京了。”

一个月后,江行舟一行抵达洛京郊外。迎接他们的,不再是刀斧森严的禁军,而是数百名跪伏道旁的老儒生。他们手中捧着泛黄的书卷,额头触地,齐声高呼:

“请大狱丞入城,清君侧,正文纲!”

百姓纷纷围观,不少人跟着跪下。有人说:“我儿子就是因为读了邪书发疯的……求您救救我们!”还有人哭喊:“我家三代寒门,好不容易考中秀才,却被说‘文气不纯’革除功名!这不公平啊!”

江行舟一一扶起,只说一句:“我会查。”

然而,当他踏入洛京城门那一刻,天空突变。

原本晴朗的碧空瞬间染成墨色,整座城市仿佛陷入巨大阴影之中。太庙方向升起一道逆旋黑气,凝聚成一篇悬浮半空的巨幅诏书:

>**《诛文令》**

>**江行舟,伪圣欺世,妄改祖制,蛊惑民心,罪在万死!**

>**凡助其者,皆为逆贼;凡传其书者,全家斩首!**

>**即日起,关闭所有义学,焚毁《立学令》,违者夷族!**

字体狰狞扭曲,每一划都似鬼爪抓挠,散发出强烈的精神压迫。不少百姓当场抱头痛哭,甚至有人拔刀欲杀身边读书人。

“这是‘言灵术’!”张栩大惊,“有人以皇室玉玺配合‘废学诏’残力,强行发布具有法理效力的文咒!一旦无人反抗,三日内全城便会陷入集体洗脑!”

江云宁立刻催动监天符,试图干扰天象,却发现符文黯淡无光??有人在太庙内布下了“断星阵”,切断了天地文气联系。

“只有一个人能做到这种事。”王陵咬牙,“皇帝身边的东宫讲读官,柳元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