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对准镜头举起右手时,掌心赫然躺着一台微型相机。
下一秒,画面中断。
但所有人都看清了他嘴唇的动作。
他说的是:“轮到你了。”
“那是……1987年失踪的澳大利亚战地记者詹姆斯?科尔。”陈默翻查档案资料,声音发紧,“官方记录说他在报道南太平洋核试验抗议活动时坠海身亡。可如果他一直活着……并在南极建立了节点……”
“说明七节点体系比我们想象得更古老。”林晚喃喃,“也许早在‘静默穹顶’形成之前,就有人预见到了这场战争。”
小野沉默良久,转身取出自己的相机,对着舱内墙壁轻轻按下快门。
喀嚓。
闪光亮起的刹那,整个潜艇的数据终端同时自动重启,屏幕上浮现出一行新指令:
>**共情协议v。7。0已激活**
>**全球记忆网络同步率:63%**
>**建议下一步:寻找第六节点遗失日志**
“第六节点……”林晚迅速调出地图,“根据母亲留下的手绘图,应该位于柬埔寨金边的废墟图书馆。但我们之前收到情报,那里已经被军方封锁,列为‘精神污染高危区’。”
“那就潜入。”小野收起相机,“趁他们还没意识到我们知道了第六人的秘密。”
计划很快制定完毕。潜艇转向东南亚海域,途中经过菲律宾海沟时,又一次遭遇异常现象:一群深海乌贼集体游动,排列成类似老式胶片齿孔的图案,并持续释放生物荧光信号。经解码后发现,其闪烁节奏竟与“第七帧行动”发起时的直播音频完全一致。
“连海洋生物都在参与。”陈默感叹,“地球真的在苏醒。”
十天后,三人伪装成国际文化遗产修复专家,成功进入金边废墟图书馆外围。这座建于二十世纪初的建筑曾收藏数万份东南亚独立运动史料,但在九十年代一场神秘大火后被彻底废弃。如今四周布满警戒无人机,墙上喷涂着红色警告标语:“禁止凝视内部影像”。
夜晚,借助EMP干扰装置瘫痪监控系统,他们撬开通风管道潜入主厅。
眼前的景象令三人屏息。
整座图书馆并未完全损毁,反而像是被精心保存在一个时间胶囊中。书架依旧矗立,许多书籍虽焦黑残缺,却被整齐归档。而在大厅中央,一台老式放映机仍在运转,胶片缓缓转动,投射出不断变换的画面:越南顺化的街头葬礼、印尼雅加达的学生游行、泰国边境难民营的孩子笑脸……
每一帧都是本应被销毁的历史。
“这不是火灾现场。”林晚轻声说,“这是祭坛。”
小野走近放映机,发现底部刻有一行小字:
>“第六节点守望者:索菲娅?阮(1952?2003)
>她说:‘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看,真相就不会死。’”
陈默检查设备接口,惊讶地发现这台机器竟能与现代量子链路兼容。“不可思议……它使用的是机械+生物混合驱动系统,动力来源似乎是……某种植物根系?”
顺着电缆望去,众人看到一株奇特的蓝花正从地板裂缝中生长而出,根部缠绕着发电机线圈,花瓣随放映节奏微微开合??正是他们在西伯利亚见过的蓝花圈变种。
“斐波那契生长轨迹……”林晚蹲下观察,“它在吸收环境中的情绪波动转化为能量?”
就在此时,放映机突然切换画面。
一名年轻女记者出现在镜头前,面容清秀,眼神坚定。她坐在一间简陋房间里,面前放着一台录音机。
“如果你们看到这段影像,说明第六节点已被唤醒。”她说,口音带着越南与高棉混杂的痕迹,“我是索菲娅?阮,前《东南亚纪事》特派记者。1993年,我亲眼目睹了一场屠杀被掩盖的过程。上级命令我删掉所有素材,但我没有。我把它们藏在这里,并启动了共情备份系统??用声音代替图像,用记忆代替存储。”
她停顿片刻,眼中闪过痛楚。
“后来他们找到了我。我知道逃不掉,所以在被捕前做了最后一件事:把我拍摄的所有胶片喂给了院子里那株蓝花。我不知道它会不会活下来,也不知道它能不能记住那些画面……但我相信,有些东西,连火焰都无法彻底烧毁。”
画面结束。
紧接着,放映机自动吐出一卷胶片,落入下方托盘。
标签上写着:“第六日志?最终陈述”。
他们立即带回潜艇进行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