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红楼琏二爷 > 第976章 谢恩(第1页)

第976章 谢恩(第1页)

马车轻微的颠簸,细细的车轱辘声竟有了助眠的功效。

等到这些突然没有了,反而令人不适,醒过神来。

贾琏低头,看向怀中连休憩都尽显仙姿美态的钗黛,微微一笑之后,对角落里两个正整理衣角的丫鬟问道。。。

春寒料峭,京城却已热闹非凡。新科乡试放榜之日,贡院门前人头攒动,墨香未干的榜单上赫然列着二百三十七位女子姓名,为首者乃扬州女校高材生沈清漪,其名下注“律学优等,策论第一”。围观士子议论纷纷,有拍手称快者,亦有冷笑拂袖而去者。街头巷尾茶肆酒楼,皆以此为谈资,“女子入仕”四字如星火燎原,烧得整个大周朝堂上下躁动不安。

贾琏立于内阁值房窗前,手中捧着一份密报:礼部右侍郎暗中联络十二省缙绅,拟联名上书,请废女子科举资格,理由是“纲常紊乱,阴阳倒置”。他冷笑一声,将纸揉作一团掷入炭盆,火焰腾起,映红了他半边脸庞。“他们怕的不是女人做官,”他对身旁的秦骁道,“是怕从此再不能随意决定谁该识字、谁该沉默。”

此时黛玉自内院遣人送来一函,附诗一首:

>“莫道蛾眉无铁骨,

>金殿争鸣亦丈夫。

>若教风雨压枝低,

>自有春雷破土呼。”

贾琏读罢,久久不语,只命人取来笔墨,在笺尾添了一句:“待明日廷议,我当为她们争出一条生路。”

次日早朝,金殿肃穆。宁桓端坐龙椅,目光扫过群臣,缓缓开口:“今岁乡试,女子合格者二百三十七人,皆依规经监考、阅卷、覆核三重程序,无一违规。然礼部仍有异议,何故?”

礼部尚书王文渊出列,白须微颤:“陛下,三代以来,庙堂之位专属男子。妇人干政,夏桀以亡;牝鸡司晨,殷纣致乱。此非臣一人之见,实乃天下读书人共识!”

话音未落,监察御史柳含烟越众而出,声若清泉:“请问王大人,三代之中,可有女子入学之制?可有女子应试之法?既无先例,何来‘违背祖制’之说?今日之变,正因前人未曾行之!若事事拘泥古礼,则造纸、火药、科举皆当废弃,岂不荒谬?”

满殿哗然。宁桓微微颔首,目光转向贾琏:“贾卿,你主管教育革新,有何见解?”

贾琏整衣上前,朗声道:“臣以为,所谓‘祖宗之法’,本为治世而设,非为禁锢人心而存。昔年孔子收徒,不分贵贱;今日朝廷取士,何须分男女?且看这二百三十七人,皆经寒窗苦读,通晓经义律法,其中多人曾助乡里断案、理账、赈灾,实绩昭然。若因其身为女子便拒之门外,岂非自毁长城,寒尽天下英才之心?”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高举过顶:“这是她们的答卷汇编,请陛下御览。有一题问‘如何化解族田纷争’,一位黔东南苗家姑娘引《土地法》第三条,结合寨老议事传统,提出‘双轨调解制’,连农政司都赞为良策。还有一位甘肃回族少女,以阿拉伯数字与汉字并记账目,使村中商旅结算效率倍增。这些人,不是绣花枕头,而是真正能办实事的人才!”

殿中一片寂静。兵部尚书徐远舟忽而起身:“臣愿保举三人入军需司实习,若半年内不能胜任,甘受责罚。”

工部侍郎也道:“我部正缺精通算术之人测绘河渠,愿择优录用十名。”

宁桓终于展颜:“好!既然各部已有用才之心,朕便下旨:明年会试增设‘女子专场’,由翰林院专派考官,试题同等难度,录取名额不限。凡登第者,一律授实职,俸禄同等待遇,不得歧视。”

圣旨传出,举国震动。无数深闺少女彻夜不眠,挑灯攻书;乡村私塾纷纷改办女班;连西北边陲的游牧部落也开始送女儿南下求学。短短月余,全国新增女子学堂四十八所,明心讲舍每日收到求学信件逾百封。

然风波未平。数日后,京郊一处女校突遭纵火,三间教室焚毁,幸无伤亡。现场留下血书八字:“妖风乱世,天必降灾。”贾琏亲赴勘察,发现纵火者使用的是特制油膏,燃烧极快且难扑灭,手法专业,绝非寻常暴民所能为之。秦骁带人追查半月,终在一座废弃道观中擒获主谋??竟是前刑部郎中之子,此人曾因贪污被判流放,中途逃脱,隐姓埋名多年,此次受境外势力资助,专事破坏新政。

审讯室中,那人狞笑:“你们让女人读书,就是毁我华夏根基!等北疆大旱、黄河泛滥,百姓自然知道这是天罚!”

贾琏冷冷看着他:“去年岭南大疫,是谁带队进村防疫?是女医学生。前月淮河水患,是谁连夜绘制溃堤预警图?是女地理学者。你说天罚,可天若真要罚,为何每次灾难面前,都是这些‘不该读书’的女孩站出来救人?”

对方哑口无言,唯有咒骂不止。

贾琏走出牢房,抬头望天,乌云压城。他对秦骁道:“传令下去,今后所有女校皆配两名退役护教兵,夜间巡逻不得松懈。另,启动‘光明守护计划’??每所女校设立应急基金,一旦遇袭,中央立即拨款重建,并加倍扩建。”

与此同时,阿兰娜自漠北来信。她在共学所基础上创办了“草原女子师范班”,首批招收四十名牧区女孩,教授语文、数学与基础医学。信中写道:

>“昨日有位母亲牵着女儿来报名,说她姐姐因不懂卫生常识,产后感染去世。她哭着说:‘我不想再失去孩子。’老师,我现在不仅是阿古尔台的女儿,更是四十三个未来的老师之师。我们正在把光,一盏一盏地点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