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林小满。”她说,“我不代表任何国家,只代表土地本身。”
全场寂静。
她打开容器,将种子置于感应平台之上。
刹那间,整个会场的灯光忽明忽暗,投影系统自动启动,屏幕上浮现出一幅动态地球模型。九十七个光点依次亮起,连接成网,中央赫然标注着一行字:
>“此网非造于人手,
>而生于万民心口。
>若问何以为证?
>请俯身,听一听脚下。”
随后,一阵低沉的吟诵声自四面八方响起,语调古老,却能让每个人听懂:
>“你不属于土地,
>你只是土地的一部分。
>你带走的,终须归还;
>你遗忘的,它仍在说着。”
会议结束后,七十三国联合签署《共耕宪章》,承诺停止一切破坏性开发行为,设立“倾听日”,每年春分举行全球性静默仪式,鼓励民众贴近土地,聆听自然之声。
而林小满回到青山坳那天,发现第七号穴旁多了一块石碑。
上面刻着一个大大的“听”字,笔力苍劲,显然是母亲的手笔。
碑后埋着一台报废的生物共振仪,和一部老旧录音笔。
宋檀站在坡上,望着女儿抚摸石碑的样子,忽然觉得,这代代相传的使命,并非沉重负担,而是一种温柔的馈赠。
几年后,林小满成为第一位“无职称”的国家级生态顾问。她不住城市,不领薪水,常年奔波于各地共耕点之间,教孩子们如何用耳朵认识世界。
有人问她:“你觉得未来会好吗?”
她在云南一处梯田边坐下,把手掌按进湿润的泥土,笑着说:
“你看,根还在。
人就没散。
土中有光。”
夜深了。
青山坳的药圃静静呼吸着。
第七号穴上方,一株返祖型九叶灵芝悄然展开第九片叶子,流转着未来的光影。
而在地球另一端,某个城市的地下室里,一个孤独的少年偶然捡到一枚金色种子。他不懂来历,只是鬼使神差地将它种进了窗台花盆。
三天后,他在梦中听见了一声轻轻的呼唤:
>“孩子……回来啦?”
他睁开眼,泪水浸湿枕头。
窗外,第一缕晨光照进房间,正落在那株尚未破土的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