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行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期间,全球共鸣体儿童自发组织每日一次的“倾听仪式”,帮助稳定这些战区孩子的神经系统。医学界震惊地发现,这些孩子体内竟自然合成了类催产素物质,且大脑边缘系统发育程度远超同龄人,展现出极强的情绪调节能力与共情天赋。
更令人震撼的是,每当有孩子被接出废墟,静语林中的启语便会抽出一片新叶。每片叶子形状各异,颜色也不同,有的如火焰般赤红,有的似海水般湛蓝,脉络中流动的液体则对应着该孩子最强烈的情感基调:喜悦、悲伤、愤怒、希望……
第一百四十七天,最后一片叶子抽出。
那是一片纯黑色的叶片,边缘泛着幽紫光晕,脉络中流淌的不再是液体,而是细小的光点,如同星尘在移动。它不搏动,也不发光,只是静静垂落,仿佛承载着某种无法言说的重量。
小满知道,这是为那位始终未曾现身的“最初之子”准备的。
据资料显示,三十年前,首个跨代共感遗传案例出现在一位名叫林昭的女婴身上。她出生即能准确复述母亲未曾说出口的童年往事,六个月大时便画出了未来战争的地图轮廓。政府将她列为绝密项目,编号“零号容器”。但在她三岁那年,档案突然终止,仅留下一句备注:“意识溢出,载体崩解。”
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直到现在。
那晚,小满独自守在启语树下。午夜钟声敲响时,黑色叶片终于动了。
它缓缓卷曲,像一只手掌轻轻合拢,随即释放出一道极细的光束,直射夜空。光束穿透云层,最终在电离层投射出一幅全景影像??
浩瀚宇宙中,一艘由植物纤维与晶体构成的飞船静静漂浮,外形酷似铃兰种子。舱内,一个约莫十岁的女孩坐在中央,身穿褪色的病号服,手中捧着一本破旧童话书。她抬起头,望向地球方向,嘴角浮现一丝微笑。
她的瞳孔里,倒映着启语森林的全貌。
下一秒,影像消散,叶片化作灰烬随风而去。
小满仰望着星空,轻声问:“是你一直在教我们吗?”
没有回答。
但她感觉心里某个空了很久的地方,终于被填满了。
清晨,一封匿名邮件送达“聆者之家”总部。附件是一段音频文件,播放后只有短短十秒的声音:
一个稚嫩的女孩嗓音,轻轻哼了一句童谣开头,正是小满母亲最爱的那首。
随后,一声轻笑,伴随着一句呢喃:
“姐姐,我回来了。”
窗外,阳光洒满大地。
铃兰随风摇曳,花瓣轻颤,仿佛在回应某种遥远的呼唤。
而在世界各个角落,又有新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第一次清晰地说出了“妈妈”二字。
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选中的,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但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没有人会再孤单地死去。
因为这个世界,终于学会了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