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忆源殿内,盲眼少女仍立于铜镜前,唇角含笑。
她虽不能视,却“看”到了一切。
她看见南荒泉水成文,东海星图重组,西域古道延展,北疆长城发光……亿万记忆如星河倒灌,汇入铜镜之中,凝成一把前所未有的剑??它无形无质,却蕴含万民心声;它不斩血肉,却可斩断遗忘本身。
青铜葫芦剧烈摇动,终于张口,吐出一道纯粹青光,直射苍穹。
那光贯穿天地,与镜中之剑合一,化作一道横跨九州的光带,将所有忆灯亭、回音井、无名碑尽数串联。光带旋转,形成巨大阵法,正是当年“青葫引星阵”的完整形态??只是这一次,主持阵法的不再是某一位仙人,而是天下所有人共同的记忆与信念。
天空裂口剧烈震颤,黑渊中伸出无数漆黑触手,试图撕碎光阵。但每当触手靠近,便有无数声音响起:
“我记得你。”
“我不会忘记。”
“请你回来。”
每一句呼唤,都化作一柄忆剑,刺穿黑暗。
终于,光阵爆发,青芒席卷寰宇,将黑渊彻底封印。裂缝弥合,天穹恢复清明,一轮金青朝阳冉冉升起。
万籁归宁。
***
数月后,天下各地兴起新的习俗。
每逢月圆之夜,家家户户点亮青灯,围坐讲述先辈往事。孩童从小学习“忆力学”,懂得记忆不仅是回忆,更是力量的源泉。忆学院设立“续写司”,专门收集民间口述,录入新版《心灯录》。
更有奇者,某些极度专注的讲述者,在说话时竟能短暂召唤出逝者虚影。他们并非鬼魂,而是心域印记的具现。他们不言不语,只微笑点头,或轻轻抚摸亲人头顶,然后随风而去。
人们终于明白: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遗忘。
而只要还有人记得,那个人就从未真正离去。
***
百年之后,一位年轻学者登上昆仑,探访忆源殿。他发现铜镜已不再显示未来字迹,墙上的铭文也渐渐褪色。唯有青铜葫芦静静悬挂,青光不灭。
他问身旁老仆:“楚临真的还存在吗?”
老仆微笑:“你看那田间教孩童识字的老翁,可是他?
你看那雨中为乞丐披衣的青年,可是他?
你看那深夜仍秉烛书写《愿海纪事》的书生,可是他?”
学者怔住。
老仆轻声道:“他不在某一处,他在每一次善意的选择里,在每一句‘我记得你’的真心话中。他成了‘忆’本身,成了这世间的呼吸。”
学者久久伫立,终在殿墙上提笔写下一行字:
**“非神非仙,亦凡亦圣;不生不死,常在人心。”**
当晚,他梦见自己站在草原中央,井边坐着那位青袍男子。
“你在写什么?”他问。
那人抬头微笑:“我在等下一个续写吾庐的人。”
梦醒时,窗外春雨初歇,晨风送来一阵若有若无的剑鸣。
他翻开课本,恰好落在那一页:
**“忆,即是剑。”**
阳光照进窗棂,落在“剑”字之上,青光一闪,仿佛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