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 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第1页)

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第1页)

小丽莎从床上悠悠转醒,她揉了揉发胀的脑袋,缓缓地从床上坐了起来。

看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发现除了有点褶皱,似乎并没有被撕扯过的痕迹。

有点晕,我怎么就睡着了呢?

这种熟悉的头疼感让小丽。。。

风铃的余音尚未散尽,徐三已转身推开小卖部后门,沿着石阶缓缓步入潮线边缘。夜露浸湿了他的布鞋,海风带着咸腥与微凉扑在脸上,像某种久别重逢的低语。他手中提着一盏旧式马灯,玻璃罩上裂了道细纹,却仍透出昏黄稳定的光??那是老陈生前用潜水艇残骸里的铜件亲手改装的,据说灯芯用的是战地护士撕下的绷带浸过鲸油。

他走到七艘渔船中最靠外的一艘前停下。船头灯笼写着“林”字,是七位深海幸存者中唯一没开口说话的那个男人的姓。整场归航仪式上,林始终沉默,只在登岸时跪下来抓了一把沙,塞进贴身口袋。艾丽莎曾悄悄告诉徐三,她在录音频谱里发现一段异常声波:不是语言,也不是求救信号,而是一段极轻微、断续的哼唱,像是摇篮曲,频率恰好能与海底岩层共振。

徐三蹲下身,将马灯放在船板上,从怀里取出那封匿名信的副本。他在信纸背面写下一行字:“你不是第一个背负血债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想找回心跳的人。”然后点燃一角,任火焰顺着纸边爬行,最终落入一只陶碗中化为灰烬。火光映着他眼底的沟壑,仿佛烧的不只是纸,而是某种沉埋多年的执念。

就在这时,远处礁石后传来??声。一个身影迟疑地走出,穿着洗得发白的日军军服,领口却解开了两颗扣子,露出里面一件渔民常穿的粗麻衬衫。是那位士兵,名字叫佐藤一郎。他手里攥着半截蜡笔,指节泛白。

“我……画了。”他声音干涩,递出一张皱巴巴的纸。

徐三接过,借着马灯看去。纸上是一座井,线条歪斜却用力深刻,井壁爬满青苔,底部坐着个小女孩,仰头望着上方。最令人颤栗的是??井口边缘,有一只手正垂下来,掌心朝下,几乎要触到女孩指尖。

“我没有救她。”佐藤低声说,“但我今天……试着画出了那只该伸出去的手。”

徐三盯着那幅画良久,忽然从口袋掏出一枚铜牌??正是昨日挂在墙上的七人名单之外多铸的一块,上面刻着空白姓名栏和编号“08”。

“明天培训课结束后,这块牌子会交给你。”他说,“不为你赎罪,只为证明:一个人可以同时是加害者,也是忏悔者;可以流着敌人的血,却说出真相。”

佐藤浑身一震,嘴唇动了动,终未言语,只是深深鞠躬,额头几乎碰上海滩沙砾。

徐三目送他离去,才发觉自己掌心已被铜牌边缘割出一道浅痕。血珠渗出,滴落在陶碗残灰上,发出极轻的“嗤”声,如同灵魂落地。

翌日午后两点四十分,倾听者培训营帐篷内已坐满三十余人。空气闷热,汗味与旧帆布的气息交织,但无人躁动。盲眼老人坐在第一排,膝盖上放着一台老式录音机,是他儿子留下的遗物??那孩子死于一次误炸,临终前录下最后一句话:“爸,我想再听你说早饭好了。”

徐三没有立即开始,而是让玛琳播放了一段新采集的声音:清晨集市上一位卖鱼妇人吆喝、孩童追逐皮球的脚步声、铁匠铺锤击铁砧的节奏、教堂钟声混着海鸥鸣叫……持续整整五分钟,无解说,无配乐。

“你们听到了什么?”他问。

有人答:“生活。”

“日常。”

“和平的声音。”

徐三摇头:“我听到的是秩序。声音的顺序,决定了人心是否安定。当世界混乱时,最先消失的不是食物或药品,而是声音的规律??母亲不再哼歌,孩子不敢笑,风吹过空屋没人应声。所以我们重建的第一步,不是建房,不是分粮,是恢复声音的轨迹。”

他转向佐藤:“今天主题是‘忏悔与重生’。你可以不说,也可以只说一句。但如果你说了,请记住??这里没有人有权审判你,也没有人有资格原谅你。我们只是在场。”

帐篷陷入寂静。蝉鸣透过帆布缝隙钻进来,像一根根细针扎在神经末梢。

许久,佐藤缓缓起身。他脱下军外套,整齐叠好放在脚边,只穿那件麻衬衫。然后他走到中央,面对众人,双手交叠置于胸前,像在接受审判。

“我出生于仙台。”他开口,日语夹杂着生硬中文,“父亲是小学教师,教汉文。他常说,汉字是有骨头的,写错了,魂就站不直。1937年冬天,部队调往南京。我本以为只是驻防……”

他的声音开始颤抖。

“那天街上全是灰。不是雪,是烧毁房屋扬起的尘。我们接到命令‘清理区域’。所谓清理……就是杀死所有活物。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她??那个小女孩,约莫七八岁,蜷在井边,头发被血粘成绺。她没哭,只是看着我,嘴里咬着一块红薯干。”

他停顿,呼吸急促如风箱。

“我没有杀她。我甚至……踢开枪栓,表示子弹打光了。班长走过来,看了她一眼,说‘井里容易藏人,填了’。我帮忙搬来石头。一块,两块……第三块时,她突然抬头喊了句什么。我没听清,但我知道她在求我。我站在那儿,手僵着,可还是……把石头扔了下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