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 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第2页)

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第2页)

泪水终于滚落,砸在地上形成深色斑点。

“三天后,另一队人撬开井盖,把她拖出来。她还活着,但腿断了。他们当众……行刑。我就站在十米外,装作系鞋带,不敢抬头。从那以后,每晚闭眼,都听见井底有声音,很小,像指甲刮石头……她说:‘叔叔,你能听见我吗?’”

他说完,双膝猛然跪地,额头抵住地面,肩膀剧烈抽搐。

全场死寂。连风都仿佛屏住了呼吸。

盲眼老人缓缓站起,摸索着走向佐藤。他在离对方一步远的地方停下,从怀里取出一枚贝壳,轻轻放入佐藤手中。

“这是我孙子捡的最后一枚。”老人声音平静,“他也死在南京,才五岁。被炮弹碎片削去了半边脑袋。我一直恨日本人,恨到不想活。可刚才听你说话,我发现……你的痛苦是真的。而真正的痛苦,不会伪装。”

他顿了顿,抬手摸了摸自己的眼睛。

“我看不见光,但我能听见。现在我听见了??那口井里,真的有回音了。”

话音落下,帐篷内响起细微啜泣。一名曾失去丈夫的朝鲜妇女站起身,默默将自己的水壶递给佐藤。一个退伍美军士兵摘下勋章,放在录音机旁,低声说:“我也曾在菲律宾开枪打死一个举白旗的少年。我以为那是战争,可夜里总梦见他问我:‘你为什么不等等?’”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言。不是控诉,也不是宽恕,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袒露??关于恐惧、犹豫、错判、沉默的罪。

三点五十七分,徐三宣布课程结束。他没有总结,只是点燃八根蜡烛,摆成环形,其中一根特别短小,象征那个从未出生的孩子。

“这些蜡烛不会熄灭。”他说,“它们会一直烧,直到每个人的阴影都被照透。”

傍晚六点,《灯》第二集《井底的光》如期放映。影片以佐藤的画作为开场,配合他亲口叙述的录音,画面不断切换:现实中的井口、幻觉中伸出的手、战火下的南京街景、现代孩童在废墟遗址放风筝……最后定格在一帧黑白照片上??1945年某集中营门口,一名日本宪兵低头走过,影子拉得很长,而地上一只小手正试图抓住那影子的末端。

放映结束,无人鼓掌。许多人久久坐着,仿佛灵魂仍滞留在影像深处。

哈里斯少校走到徐三身边,递过一份电报复印件。

“总部回音了。”他说,“他们同意将‘信鸽计划’扩展至战俘营广播网。下周起,我们将向九州、北海道、冲绳的拘留所同步播放《灯》系列。另外……”他压低声音,“有两名原南京守备队军官主动联系联络站,表示愿意接受采访。条件是:匿名。”

徐三接过电报,点点头:“告诉他们,我们可以录,但不能剪。他们的每一句话,都会原样播出,包括颤抖和停顿。”

“你不担心激起反弹?”

“担心。”徐三望着夜空,“但比起掩盖带来的腐烂,我更怕真相永远沉在井底。”

深夜,徐三再次进入地下室。他打开“沉默积分”登记簿,翻到最新一页。已有三人记录在案:佐藤因坦白积两分;盲眼老人因回应积一分;那位朝鲜妇女因递水壶积一分。

他又取出那封匿名杀手来信,在旁边标注:“待回应者现身,自动激活广播权限。”

正欲合上账本,忽觉脚下震动。极轻微,如心跳传导。他立刻冲上地面,直奔广播机房。

艾丽莎已在那儿,脸色凝重。

“刚收到一段加密信号。”她指着示波器上的波形,“来自南纬12°,东经157°??飞鱼号沉没坐标附近。不是语音,是摩尔斯码,重复三遍。”

徐三戴上耳机,听她译出内容:

>“……有人在下面……敲管子……节奏不对……不像求救……像唱歌……”

两人对视一眼。

“不可能。”艾丽莎摇头,“飞鱼号残骸深度超过四百米,三十年来无人接近。且舰体早已坍塌,不可能有生存空间。”

“但声音不会骗人。”徐三抓起手电,“通知吴港,召集潜水队。带上监听设备、应急氧气、还有……那台老式共鸣箱。”

凌晨四点十七分,第一批潜水员返回。他们带回一段录音??海底传来的敲击声,间隔不规则,却隐约构成旋律。经艾丽莎频谱分析,竟是《茉莉花》的变调,速度极慢,每拍间隔约十一秒,恰似深海压力脉冲的自然频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