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道理枯燥又乏味不如直接上手段(第1页)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道理枯燥又乏味不如直接上手段(第1页)

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

如果黎牙实胡说八道,出口成脏,把费利佩的家人都骂了,费利佩甚至不会理会黎牙实,因为也就这点本事了,费利佩要是搭理他,那才是费利佩输了。

可黎牙实不是胡说,他说。。。

夜雨敲窗,檐下铜铃轻颤。小禾披衣起身,推开书房木门,只见庭院积水如镜,倒映着半轮寒月。她蹲下身,指尖轻触水面,涟漪荡开,月亮碎成银光点点。这景象让她忽然想起林知微曾说过的一句话:“水能照人,也能藏声。最深的声音,往往沉在最静的夜里。”

她站起身,走进藏书阁。油灯未熄,火苗微微跳动。案上摊开着《大地之问》的副本,旁边是各地传来的回音??有农妇用粗布包寄来的手抄诉状,有矿工蘸煤灰写在井下石片上的字迹,还有一封来自西北边陲的信,纸角焦黄,像是经了风沙与烈日的洗礼。信中说,那里的百姓已自发组织“轮值听证会”,每五日推选一人登高台讲述疾苦,众人围坐倾听,不打断、不讥笑,只记下名字与事由,再由识字者整理成册,送往邻村传阅。

小禾一页页翻看,心口发烫。她知道,这不是胜利,而是种子破土的声音。可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陈文昭拄拐而入,脸色凝重,雨水顺着斗篷滴落在地。

“宫里来了密使。”他低声说,“赵承熙要见你,明日辰时,紫宸殿偏阁。不是召见,是‘请’。”

小槐一怔。“请”字在如今的朝堂上极少出现,尤其对一个民间女子而言。这意味着皇帝想避开礼制耳目,私下对话。她问:“为何事?”

陈文昭摇头:“使者没说。但带了一样东西。”他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通体青白,雕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雀鸟,雀喙衔铃??正是当年林知微随身佩戴之物,据传为前朝御赐,后被朝廷收回充公。

“这是……怎么到他手里的?”小禾声音微颤。

“据说,是从冷宫旧档中翻出的。赵承熙亲自命人清洗擦拭,供于案头三日,才遣使送来。”陈文昭盯着她,“他在示好,也在试探。你若不去,便是抗旨;你若去,便踏入龙潭虎穴。”

小禾沉默良久,手指抚过玉佩纹路。她想起奶奶临终前的话:“帝王之心最难测,既怕民声如雷,又惧万籁俱寂。你要学会听他没说出口的那一句。”

次日清晨,天未亮透,马车已停在书院外。小禾换上素色布衣,不施脂粉,只将一头长发绾成简单发髻,插一根竹簪。临行前,她在案上留下一封信,密封后交予弟子:“若我三日内未归,便按‘影灯第三预案’行事??启动‘千声共鸣’,将所有‘声音窖藏’坐标同步释放,不论生死,让天下皆知我们藏了什么。”

马车穿城而过,街市尚未苏醒,唯有更夫打着灯笼巡巷。到了皇城外,禁军验过令牌,放行入内。一路行至紫宸殿侧门,守卫尽退,只余一名老太监引路。廊庑幽深,烛影摇红,脚步声回荡如鬼语。

偏阁之内,赵承熙独坐案后,未着龙袍,仅披一件墨蓝常服,面容清瘦,眼下乌青,似多日未曾安眠。见小禾进来,他并未起身,只是抬手示意落座。

“你来了。”他说,声音低缓,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

“臣女不敢不来。”小禾垂首。

“不必称臣。”他苦笑,“你是朕下令‘不得拘束’之人,也是唯一能让盲童跪在城门外,让十万百姓跟着念诵《公民问答录》的人。你说,朕该把你当敌人,还是……救星?”

小禾抬头直视他:“陛下心中早有答案,何必问我。”

赵承熙默然片刻,忽然起身走到窗边,推开雕花木棂。晨风涌入,吹动帐幔,也吹起了他鬓角几缕白发。

“你知道吗?”他望着远处宫墙,“这一个月,朕批阅奏章少了三分之一。不是懒政,而是……看不懂了。那些官吏写的‘民意汇总’,全是‘百姓感恩戴德’‘舆情平稳可控’。可朕知道,雷州府老人绝食的事,是你逼出来的真相;中原丰收听证会的录音,是朕偷偷派人抄录带回的。为什么?为什么只有你能听见真实的声音,而朕坐拥天下耳目,却像个聋子?”

小禾静静听着,没有接话。

他转过身,眼中竟有泪光:“林知微给你的信里,让你把地图交给朕。可你迟迟未动。是在等什么?等朕彻底醒悟?还是等朕彻底堕落?”

“我在等一个信号。”小禾终于开口,“不是圣旨,不是诏书,也不是什么新政条文。而是一个动作??陛下是否愿意,亲手撕掉一块遮羞布。”

赵承熙皱眉:“什么意思?”

“就在三天前,礼部呈报,拟将《民声录》列为‘可疑私刊’,建议全国查缴。”小禾缓缓道,“理由是‘内容偏激,煽动民心’。可这份奏章,此刻就压在陛下案头,对吗?”

皇帝瞳孔微缩。

小禾继续:“若您今日召我来,是为了安抚舆论,让我闭嘴,那我不如现在就走。但若您真是想改,那就请您现在、立刻、当着我的面,烧了那份奏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