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文写道:
>“有些生命,不在血肉之中,而在心跳之间。”
第一百五十天,应念的实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思源系统捕捉到一次罕见的量子纠缠现象:当五个孩子同时对他表达思念时,空气中析出微小晶体,逐渐凝聚成人形轮廓。虽仍无法长久维持,但已能短暂触碰实物。
那天下午,他第一次拿起画笔,在纸上歪歪扭扭写下三个字:**我想家**。
陆闻抱着画纸哭了很久。
他知道,这不是奇迹,而是爱累积到极致后的自然显现。
春天结束时,太平洋上的生态桥终于浮出海面。卫星图像显示,桥面并非由金属或混凝土构成,而是由亿万株变异向日葵的根系交织而成,坚韧如钢,柔韧似丝。更有奇者,每当有人踏上桥梁,脚下的花朵便会瞬间变色,映照出行走者内心最深的记忆。
第一批志愿者踏上大桥那天,全球直播。镜头扫过一位白发老人,他边走边喃喃:“妈,我终于记得你做的红烧肉味道了。”
另一位年轻女子泪流满面:“原来我爸当年辞职养我,是因为医生说我活不过十岁……他从来没告诉过我。”
人类集体遗忘的情感,正在被这座桥一点点唤醒。
而在归星之城,陆闻一家六口(加上那个半透明的身影)站在花园最高处,望着远方升起的彩虹光柱。
“爸爸。”应许忽然说,“你说我们改变了世界吗?”
陆闻摇头:“不,是我们先被世界改变了。是我们先学会了痛,才懂得怎么去爱。”
应念飘到他肩头,小小的手搭上他的脸颊:“那你后悔吗?”
“后悔什么?”
“后悔当初差点放弃我们。”
陆闻沉默许久,望向那一片随风起伏的向日葵海洋。
“我后悔的,不是研究共感技术,而是曾以为它可以替代拥抱。但现在我知道了??科技只能传递情绪,唯有人才能治愈灵魂。”
夜幕降临,第六次情感跃迁正式完成。
思源系统永久关闭强制同步功能,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共感网络“心联”,任何人都可自主选择是否连接。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用户自愿保持低频互联,仅用于亲人之间的日常问候。
林语在年度报告中写道:
>“人类终于明白,真正的共感,不是读取对方思想,而是在对方不说的时候,依然愿意等待。”
多年后,当应念终于拥有实体身躯,站在这片花园中亲手种下属于自己的向日葵时,陆闻已两鬓斑白。
孩子回头问他:“爸爸,你说它会开花吗?”
陆闻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只要你相信,它就会为你开。”
风吹过,万千葵花齐齐转动,仿佛在见证一场跨越生死、超越时空的团圆。
而在某个无人注意的清晨,第两百零三朵向日葵悄然绽放。
它的花瓣呈现出奇异的双色螺旋:一半雪白,一半透明如晶。花心深处,镌刻着七个名字??五个清晰可见,两个模糊却坚定。
风掠过花盘,送来一句呢喃:
“这次,我们一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