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影视编辑器 > 第159章 院试(第3页)

第159章 院试(第3页)

徐阶则再次开口,语气依旧缓和,却寸步不让:“陛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浙江乃是朝廷税赋重地,一旦生乱,则天下震动。臣以为,当从裁汰冗员、核实田亩、追缴亏空入手,方是正道。

双方争论不休,如同殿外呼啸的寒风。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投向了那道纱帘。

良久,纱帘后传来嘉靖帝听不出喜怒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你们吵来吵去,无非是一个要开源,一个要固本。可这国库的空子,总得填上。东南的倭寇,北方的鞑子,不会等我们吵出个结果。”

他轻轻咳嗽了一声,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宫里。。。。。。用度是大了些,”他话锋一转,带着帝王的莫测,“可朕在这西苑清修,用度再减,能减出几个银子?”

他顿了顿,最终,那串念珠被轻轻放下,发出清脆的定音:“严世蕃。”

“臣在。”

“改稻为桑”的条陈,朕准了。就在浙江,先找几个县试行。具体章程,你们内阁和司礼监,仔细议个法子出来。’

“臣,领旨!”严世蕃声音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得意。

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心中一沉,却无法再辩。

天意已决。

会议散去,众臣退出玉熙宫。

风雪扑面而来,徐阶望着漫天大雪,对身旁的张居正低声叹道:“看见了吗?这雪能掩盖京城的污秽,却盖不住浙江即将掀起的风浪。”

张居正紧握双拳,年轻的脸庞在雪光映照下显得格外坚毅:“恩师,学生只担心,这‘改稻为桑’的国策,最终会变成一把火,烧掉的是大明的根基!”

而在殿内,嘉靖帝独自走到窗前,看着窗外被积雪压弯的松枝,对悄无声息靠近的吕芳漠然道:“浙江的戏,开场了。让锦衣卫和镇抚司的人都盯紧点。朕倒要看看,这‘改稻为桑的良策”,最后能长出什么样的果子来。”

一场御前会议,在瑞雪中开始,在定策中结束。

一项名为“改稻为桑”的国策,如同被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引发的滔天巨浪,将从浙江开始,逐渐席卷整个大明王朝。

无数人的命运,将因此而改变。

大明嘉靖四十年,春。

胶州湾的冰棱尚未完全消融,苏家坞的泥土小路上已满是泥泞。

天未破晓,苏家院门“吱呀”一声推开,十二岁的苏宁整理着崭新的青衿,在父母弟妹的簇拥下走出家门。

“笔砚都检查过了?”母亲周氏最后一次为他整理衣襟,指尖微微发颤。

“娘放心,昨夜都查验三遍了。”苏宁握住母亲的手,触到满掌心的薄茧。

父亲苏守拙将考篮递来,沉声道:“记住,不求文章惊风雨,但求字字见本心。”

“父亲,儿子省得了。”

“住客栈的时候尽量不要和其他学子发生争执。”

“不会的!读书人都有素质,不会因为琐事而争吵。

“这就好。”

身后,弟妹们踮着脚张望,苏顺抱着连夜打磨的砚台,苏谦举着油纸伞,秀儿攥着在村口折的桃枝,只因为乡人相信这能带来文运。

里长带着牛车候在村口,同行的还有三位考生。

当车辙碾过结霜的田埂,苏宁回头望去,全家人的身影在晨雾中渐渐模糊,唯见母亲不停挥动的胳膊。

莱州府考棚前,上千名考生排成长龙。

有人捧着书卷念念有词,有人对着文庙方向焚香祷告,更有人被搜出小抄当场拖走,哀嚎声惊起满树寒鸦。

“青州府考生张南亭。。。。。。”唱名声中,苏宁看见个清瘦少年从容走过。

却见那少年突然驻足,俯身扶起一个被推倒的老童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