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国潮1980 > 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泥石俱下(第2页)

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泥石俱下(第2页)

“当然会。”志愿者笑着答,“但他们有个办法??每人桌上放一碗冷水,打瞌睡时就用手蘸一点抹在太阳穴上,提神醒脑。”

孩子们哄笑起来,却又听得入迷。

这一幕被角落里的摄像机静静记录。镜头缓缓拉远,穿过脚手架,掠过尚未完工的梁柱,最终定格在那块刚刚挂上的匾额上??“墨香斋”三个大字,由周延之先生亲笔题写,笔力苍劲,如松如钟。

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杭州,一场特殊的婚礼正在进行。

新郎是当年从哈尔滨赶来支援“京灯计划”的木作学徒赵振国,新娘则是曾负责旗人学堂档案整理的文化策展人林婉清。他们的婚礼地点,选在已修缮完成的“承志园”庭院中央。

没有豪车宴席,没有司仪喧闹。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名为“礼归故里”的传统仪式。两人身着明代制式婚服,依照《朱子家礼》行三拜九叩之礼。宾客们手持红烛,围坐四周,静默观礼。仪式结束后,新人共同种下一株桂花树,并将一枚刻有“守常”二字的铜牌埋于树下。

直播画面传回北京时,米晓卉正在办公室审阅下一阶段修复计划。看到屏幕里赵振国笨拙地扶着铁锹,脸上却笑得像个孩子,她忍不住红了眼眶。

“真快啊……”她轻声说。

助理小李递来一杯热茶:“米老师,他们请您一定去现场喝杯喜酒。”

她摇头:“我不去了。有些路,得让他们自己走下去。”

但她还是悄悄寄去了一份贺礼??一套定制的榫卯婚书匣,由故宫王老先生亲手指导制作,内部暗藏十二道机关,唯有夫妻同心合力才能打开。匣中装着一本手抄《诗经》,扉页写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时间继续前行。

秋天到来时,“墨香斋”主体竣工。开馆首日,迎来第一批访客??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名乡村教师。他们是“京灯计划”新推出的“薪火行动”首批学员,将在接下来一个月里接受古建保护、非遗传承与传统文化教学培训。

一位来自贵州山区的女老师抚摸着讲堂内的老榆木课桌,低声问:“这些桌子……是真的老物件吗?”

“不是。”陈知微走过来解释,“但我们用了同样的木材、同样的工艺,每一张都是手工打磨,不留一颗钉子。我们想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叫‘匠心’。”

那位老师点点头,忽然从包里掏出一本破旧的练习册:“我在村里教语文,班上只有八个学生。但他们特别喜欢背诗。这是我带他们写的《每日一首诗》记录本,您能帮我看看吗?”

陈知微接过本子,一页页翻看。歪歪扭扭的字迹中,《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依次排列,最后一页写着全班合诵的《少年中国说》节选:“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她的视线模糊了一瞬。

当天晚上,“墨香斋”举办了第一场“教师之夜”沙龙。二十位乡村教师围炉而坐,分享各自的故事。有人说起留守儿童如何通过诵读经典重建自信,有人讲述如何用剪纸、皮影激发学生对母语文化的兴趣。说到动情处,不少人潸然泪下。

米晓卉坐在角落聆听,直到深夜才起身发言:“各位,今天我们修的不只是房子,你们教的也不只是课本。我们在做的,是一件很笨的事??把那些快要熄灭的火苗,一口一口吹旺。”

她顿了顿,声音低沉却坚定:“所以,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参与‘京灯计划’的人向你们鞠躬??是你们,让这一切真正落地生根。”

全场起立,掌声久久不息。

冬雪再次降临北京时,“京灯计划”迎来了第十四个年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社会力量参与历史街区活化”案例纳入全球文化遗产教育典范教材,其中“守常居经验”作为核心章节收录。与此同时,法国吉美博物馆发来邀请,希望举办“中国民间修缮艺术展”,展出“京灯计划”团队修复过程中保留的原始构件、工具与手稿。

而在南锣鼓巷的那个雨夜,米晓卉又一次加班至凌晨。

她整理完最后一份年度报告,抬头望向墙上那幅手绘地图。如今,四十七颗红星标记着已被点亮的老院,分布在全国十二个省份。每一颗星背后,都有数十人的汗水与泪水,有无数个家庭因文化重拾尊严。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艾米丽发来的照片??佛罗伦萨一所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正围着一幅中国地图,手中高举着自己画的红灯笼。配文写道:“你说过,灯不怕远,只怕没人愿点。现在,我们都在学着点灯。”

米晓卉笑了。她打开抽屉,取出一本新的日记本,写下第一句话:

“今天,地球另一端的孩子们,也开始守护我们的记忆了。”

窗外雨停了。

东方天际,隐约透出一丝微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