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铃兰客。
>我走遍天下,替你看过了春天。
>江南的桃花开了,西北的雪融了,东海的浪平静了,北境的桃林年年结果。
>你还记得的那个卖菜婆婆,如今已是曾祖母,每天清晨仍笑着招呼路人。
>我告诉她,有个孩子一直惦记着她。
>她哭了,说她也记得那个问‘你还好吗’的孩子。
>阿禾,我没有找到你,
>但我找到了千千万万个你。
>所以,请安息吧。
>这盏灯,我会替你守下去。”
言罢,他转身离去,身影融入晨雾,再无踪迹。当晚,井中浮出一封素笺,字迹清逸,墨香隐隐:
>“我曾是权力的囚徒,
>如今我是守灯人。
>若有一天你也听见风中的铃声,
>那是我,在替你说话。”
此后,江湖再无“铃兰客”踪影,唯有每逢春雷滚动之夜,各地都会出现一朵铃兰花,置于孤寡门前、战死者墓畔、弃婴襁褓之中。人们说,那是他在行走,也是她在归来。
而莲林心井,依旧每日浮出新字。有时是孩童涂鸦般的感谢信,有时是将军临终悔悟书,有时只是简单一句:
>“今天,我没对卖菜婆婆发脾气。”
阿石的扫帚仍供奉于祠堂,旁边立牌:
>“扫雪者,亦扫心尘。
>凡执此帚者,须知??
>光不在天上,而在俯身之时。”
又一个春雷滚滚的夜晚,小男孩再次梦见自己站在莲海中央。这一次,面前不再是空无一物,而是无数双眼睛,来自古今四方,有盲者的、聋者的、瘸者的、哑者的、囚者的、王者的、乞儿的、将军的……他们静静望着他,不催促,不逼迫,只是等待。
他深吸一口气,提起铃兰花茎笔,在虚空写下:
>“从前,有一个孩子,他想让世界变得好一点点……
>后来,他发现,原来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孩子。
>于是他笑了,因为他终于明白??
>善从来不是孤独的跋涉,
>而是一场无声的接力。
>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接棒,
>黑暗就永远赢不了。”
话音落下,天地寂静。
紧接着,万籁齐鸣。
风起,雷动,花开,井涌。
一道彩虹横跨天际,起点是莲林,终点是人心深处。
而在彩虹之下,七十三棵同心树同时开花,花瓣随风飞扬,化作漫天光雨,洒向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
心井波澜再起,新一页篇章,正悄然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