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四百五十二章 来自崇祯的赏赐(第2页)

第四百五十二章 来自崇祯的赏赐(第2页)

“那就让他们来。”沈昭微笑,“守夜人司不是摆设,宪章也不是空文。若有谁敢践踏规则,自有万人共讨之。这才是我们想要的世界??不是靠一个英雄撑着,而是靠制度活着。”

三日后,沈昭在紫禁城太和殿前举行退位宣誓仪式。她身穿素布长袍,无冠无饰,面对万名观礼百姓,朗声宣告:

>“今日,我沈昭自愿卸下监国之责,回归平民之身。

>我非圣贤,亦非救主,不过是一介愿为众人奔走的凡人。

>政治不应属于个人,而应属于每一个敢于发言、勇于监督的你。

>从此以后,不再有‘执政使’统领全局,执政团将实行轮值主席制,每季由六部推选一人主持大局。

>守夜人司独立于行政之外,直接受全民监督委员会节制。

>公民学堂将成为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所有孩童须修习《宪章》《历史教训》《权利与义务》三科,方可毕业。

>若有一日,你们发现任何官员凌驾于法上,请记住:你们手中的笔、嘴中的言、脚下的路,就是最锋利的剑。”

言毕,她当众撕毁象征最高权力的金册令符,将其投入火盆。火焰腾起,映照万千面孔。

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人流泪,有人跪地叩首,却被身旁同伴扶起:“不必跪,她说过,我们都站着活。”

仪式结束后,沈昭并未离开京城,而是搬入南城一条普通胡同,租住一间小院。每日清晨去买菜,傍晚教邻家孩子读书写字。她不再穿官服,也不再被人称“执政使”,街坊只知这位沈娘子曾是个读书人,懂些律法,常帮人写诉状、讲道理。

起初,仍有官员私下前来拜访,欲请教国策。她一律婉拒:“如今轮值主席在位,该问他去。”唯有柳含烟偶尔来访,带来些江湖消息或边境动态,两人喝茶闲谈,仿佛只是旧友叙旧。

然而,风暴并未因她的隐退而平息。

五月十五,端阳前夕,长安街头发生骇人事件:一群身着红袍的狂信徒突然冲入国立印刷局,纵火烧毁正在装订的新版《警示录》,并高呼“红衣娘娘将临,万民当迎”。守夜人迅速镇压,抓获三十七人,审讯中发现他们均服用过一种名为“梦引散”的迷药,能诱发强烈幻觉,使人坚信自己梦见了“赤袍女神”降临人间。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人均来自不同省份,互不相识,却在同一时刻发动袭击,行动高度一致。背后显然有组织操控。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陆续出现身穿红衣的流浪女子,年龄相仿,面容模糊,行走时不言不语,只在墙上、碑上、桥墩上用血写下同一句话:“归来非为掌权,只为还债。”

沈昭听到消息时,正在院子里晾晒书籍。她停下动作,望着天空飘过的云,久久不语。

当晚,柳含烟悄然现身,手中提着一只木盒。

“打开看看。”她说。

沈昭掀开盒盖,里面是一块干枯的人皮碎片,上面刺着细密符文,正是《九幽换命诀》中的“替身契”。

“我们在秦岭深处的一座古墓里找到的。”柳含烟道,“墓主棺椁空置,但四壁布满镜阵,中央供奉一尊泥塑像??塑的正是你。每日子时,都有人前来焚香祷告,称你为‘红衣娘娘转世身’。而那些红衣女子,很可能是通过某种秘法,将你的形象投射到她们意识之中,成为集体信仰的载体。”

沈昭苦笑:“我连衣服颜色都没挑好,就成了神?”

“这不是玩笑。”柳含烟神色严肃,“玉真子的残念仍在利用人们对确定性的渴望,把你塑造成一个‘反向皇帝’??你不登基,却比皇帝更深入人心。她要让你成为新时代的图腾,然后借这份崇拜完成最后的转生。”

沈昭沉思良久,忽然问道:“如果我现在站出去,公开声明这一切都是谎言,会不会有用?”

“没用。”柳含烟摇头,“当你已成为符号,语言就失去了意义。越是否认,越会被解读为‘谦逊’或‘考验信徒’。你需要做的,不是解释,而是瓦解。”

“怎么瓦解?”

“让自己变得平凡。”柳含烟盯着她,“真正地、彻底地,成为一个普通人。不再参与任何政治讨论,不再接受任何采访,甚至……不再保护自己。”

沈昭怔住。

“你要让他们看到,你也会生病,也会跌倒,也会害怕。你要让他们明白,你不是神,只是一个努力活得清醒的女人。只有这样,那个被编织出来的‘红衣娘娘’才会崩塌。”

沈昭沉默许久,终于点头。

自那日起,她果然不再介入政事。她开始学做饭,常常烧焦菜肴;她骑车去买米,不小心撞翻水果摊,赔钱道歉;她感冒发烧,躺在床上咳嗽不止,邻居小姑娘给她端来姜汤,她虚弱道谢,声音沙哑。

街坊们渐渐忘了她曾是监国,只当她是位温和寡言的独居女子。

而全国范围内,“红衣娘娘”崇拜却愈演愈烈。多地出现自发建造的祠庙,供奉无名红衣女像,香火不断。更有极端分子宣称“沈昭已被奸人软禁”,组织营救行动,屡遭守夜人拦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