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挟明 > 第七四五章 柳二爷陷阵敢死爆神威(第2页)

第七四五章 柳二爷陷阵敢死爆神威(第2页)

翌日,他在桂花树下为陈阿保立碑,亲题碑文:“义仆陈公讳阿保,护主三十年,守诺一世,忠贯日月,节比松筠。”又下令修缮归心庄,拨银万两建学堂、设医馆,赐名“念熙书院”,专收寒门子弟,教授新政实务。

临行前,他独自登上鸡足山顶,远眺云海翻腾。一名莲卫悄然递上密报:甘肃方面传来消息,孙可望再度联络朝廷,声称愿献兰州,并请求派使节入城谈判。

朱允熙看完,冷笑一声:“还是那一套。上次失败,这次换了个说法罢了。”

莲卫问道:“是否回绝?”

“不。”他转身走下石阶,“派人去,但不是朝廷命官,而是‘清田使’副使李维周??此人出身贫农,父亲曾被孙可望部抢粮活活饿死,最恨叛将虚伪嘴脸。让他带着百姓写的万民书去,上面全是控诉孙可望纵兵劫掠的血案。我要让全天下都知道,所谓‘投诚’,不过是走投无路后的苟延残喘。”

莲卫领命而去。

回到江宁已是深秋。城门口张灯结彩,百姓夹道欢迎。原来就在他离京期间,南方七省完成首轮田亩清查,户部统计新征税粮较往年增加四成,而实际负担反而下降两成,因富户不再逃税,贫者得田免税。民间称颂“朱皇帝真天子也”,甚至有孩童编出歌谣传唱:“丈量田,分良田,穷汉翻身做主人;读新科,考实学,布衣也能进朝堂!”

朱允熙进城时不乘辇驾,步行穿过人群。有人认出他,激动呼喊,更多人默默注视,目光中有敬畏,也有信赖。

当晚,他召见柳含烟于紫宸殿。

“你在路上拆开那封信了吗?”她问。

“没有。”他摇头,“我答应过阿保爷爷。”

柳含烟沉默片刻,忽道:“你知道我为什么坚持让你留下吗?不是因为新政离不开你,而是因为我怕你看了那封信后,会改变一切。”

朱允熙抬眼:“什么意思?”

她从袖中取出一份副本,放在案上:“我让人拓了下来。你看看吧。”

朱允熙展开,只见纸上字迹苍劲,确是桂王手书:

>吾儿允熙亲启:

>

>若见此书,则吾与汝母皆已不在人世。然我仍有秘事未告于你,关乎你真正身世。

>

>汝非崇祯帝遗孤,亦非宫中所拾男童。当年煤山变乱,桂王确曾奉命搜寻太子下落,然终无所获。后于乱军之中救下一产妇,临死前托孤,言其夫为锦衣卫校尉,姓朱名安,乃太祖血脉远支,因谏言被贬云南。其子刚满周岁,眉心有痣,怀揣玉佩刻‘允’字,乃家族辈分排行。我夫妇怜其孤苦,遂收养为嗣,对外伪称宗室之后,以避祸患。

>

>至于那块玉佩,实为桂王府旧物,仿制而成。收养文书亦是我亲手伪造,只为保你性命。

>

>我知此举欺君犯上,罪不容赦。但我更知,真正的帝王不在血统,而在仁政。你自幼聪慧仁厚,若得天位,必能救民于水火。故宁负天下,不负苍生。

>

>今日新政既起,足慰我心。望你勿拘出身,勇往直前。江山属于能担其重者,而非仅凭一脉相承。

>

>桂王绝笔

朱允熙读罢,久久无言。烛火映照下,脸色苍白如纸。

良久,他缓缓将信纸凑近烛焰,看着它一点点化为灰烬。

“原来如此。”他轻声道,“难怪我一直觉得,那份玉佩的纹路有些陌生……难怪母亲临终时不说‘你是先帝之子’,而说‘你要记住,真正的皇位在万民心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