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俗仙 > 374门阀之路(第2页)

374门阀之路(第2页)

-还有一个小女孩反复念叨:“妈妈说我是累赘……她说要是没生我就好了……”

林昭没有公开这些内容,而是将其转化为一组低频脉冲信号,通过特制发射器导入最近的“言树”根系。三天后,监测数据显示,该区域自杀风险指数下降41%。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两名当事人主动联系了当地援助中心,并在访谈中提到:“那天晚上,我梦见一棵大树对我说:‘你不是累赘,你是我的春天。’”

消息传开后,世界各地陆续出现类似案例。日本京都一座寺庙后的“言树”下,一名企图服药的年轻画家醒来后声称:“我听见一个女人唱歌,歌词是我小时候妈妈常哼的摇篮曲。”而在法国巴黎,“共感林”实验区的一位抑郁症患者表示:“我每天路过那棵树,总觉得它在等我说话。昨天我终于停下,说了十分钟,走的时候,树叶沙沙响,像在鼓掌。”

联合国心理健康委员会紧急召开会议,将“青崖模式”列为全球危机干预优先推广项目。各国政府开始资助建设区域性“倾听林”,并培训“守井人”??那些愿意长期驻守、陪伴倾诉者的志愿者。

林昭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国际期刊上,有人称他为“情感工程之父”,也有媒体把他描绘成新时代的灵媒先知。但他依旧每天清粥小菜,穿着洗得发白的布衣,在井边坐着,听人说话,递一碗热汤。

直到那个雪夜。

冬至刚过,山上下了第一场大雪。雪花无声覆盖青瓦石阶,整个世界变得柔软而寂静。林昭本已入睡,却被一阵急促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是个陌生青年,二十出头,脸色苍白,浑身湿透,怀里紧紧抱着一台破旧录音笔。

“你是……林昭老师吗?”青年声音嘶哑,“我叫周远,是从昆明赶来的。我妈……她昨天跳楼了。临走前,她在我手机里留了段语音,说只有送到青崖井边,才能让她听见一句话。”

林昭立刻让他进屋,倒热水,披棉被。陈三七闻声而来,默默煮了一碗红糖姜茶。

青年颤抖着手打开录音笔。里面传出一个女人虚弱却平静的声音:

>“小远,妈妈对不起你。这些年我一直说你不够优秀,逼你考名校、进大厂,可其实……我只是害怕。害怕你像你爸一样,三十岁就倒在工地上,没人记得。我以为让你变强,就能护你一生平安。可我忘了问你,你还快不快乐……如果你能听到这段话,请替我去趟青崖山,对着那口井说:‘妈,我不怪你。我很好,真的。’”

录音结束,屋里一片静默。窗外雪落如絮,仿佛天地也在屏息。

林昭看向陈三七。后者缓缓起身,从柜中取出一方红布,包住录音笔,如同包裹一封遗书。

“走吧。”他说,“现在就去井边。”

三人踏雪而行。少女不知何时也跟了出来,手里提着一盏未点亮的纸灯。林晚守在门口,望着他们的背影,轻轻合上了门。

井边积雪盈寸,林昭拂去石栏上的雪,将录音笔放在中央。周远跪了下来,嘴唇哆嗦着,半天才挤出声音:

“妈……我不怪你。我很好,真的。”

话音落下,井水骤然泛起金光,一圈圈涟漪扩散,竟在空中凝成一行虚影:

>**“听到了。我的儿子,长大啦。”**

周远嚎啕大哭,整个人瘫倒在地,额头贴着冰冷的石板。林昭蹲下身,轻轻拍他的背,什么也没说。有时候,言语太轻,撑不起一场母子的告别。

那一夜,他们谁都没回屋。就坐在井边,听着雪落的声音,等着泪水流尽。

天快亮时,少女忽然指着井底:“你们看!”

众人望去??第十块玉髓的裂缝更深了,那缕渗出的金丝已完全融入第九枚仁子,而新的胚胎正在成形。更惊人的是,原本浑圆的玉髓表面,竟浮现出模糊人脸轮廓,眉目温和,依稀像那位未曾谋面的母亲。

陈三七轻声说:“原来如此……仁子不仅是宽恕的结晶,也是爱的延续。每一个真心被听见的灵魂,都会成为下一枚仁子的种子。”

林昭望着初升的太阳穿透云层,洒在雪地上,反射出万千光芒。他忽然明白,所谓仙道,并非飞升凌霄,也不是斩妖除魔。真正的修行,是在泥泞人间一次次弯腰,拾起别人掉落的眼泪,捧在手心焐热,再轻轻还回去。

一个月后,全球首座“共感陵园”在青崖山脚下奠基。这里不立碑,不刻名,只种一万棵“言树”,每棵树下埋着一颗由逝者亲人亲手封存的语音胶囊,内录一句最想说的话。每年清明,系统会自动唤醒这些声音,让整片森林在一夜之间响起千万句“我想你了”。

林昭负责设计核心共鸣阵列。施工期间,他常常独自爬上山坡,坐在未完工的园区中央,听风穿过树苗间的呼啸。有一天,他忽然听见风里夹着一声极轻的呼唤:

>“阿昭。”

他浑身一震,回头四顾,空无一人。

可他知道,那是婉的声音。

他掏出笔记本,写下最后一行字:

>“亲爱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