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 第481章 读书人的风骨(第1页)

第481章 读书人的风骨(第1页)

宋砚声这才恍然,原来父亲是为这事动怒,忙不迭解释道:“父亲原是为这个?儿子本想给您一个惊喜,没想到您这么快就知道了……”

“惊喜?”宋鹤年气得浑身发抖,手中拐杖指向儿子,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痛心与失望,“我看你是想气死我,好早日分了这家业!说!你还瞒着我做了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

面对父亲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目光,宋砚声心底那点侥幸彻底溃散,冷汗涔涔而下,再不敢隐瞒,只得将醉仙楼宴饮、黄英杰的许诺、。。。。。。

秋意渐浓,疏勒城外的渠水已由春日的奔涌转为沉静流淌,如一条银带缠绕在田畴之间。稻谷收割完毕,农人堆起草垛,在村口燃起篝火庆贺丰年。孩童们围着火堆奔跑,笑声惊起栖于枯枝的寒鸦。然而沈昭却无心赏这人间烟火。

他立于城楼之上,手中握着一封刚刚送达的密报??来自碎叶城方向,字迹潦草,内容简短:“突骑施部集结三万骑兵,屯兵铁门关外,扬言‘还我丝路’。”落款是边哨校尉陈烈,末尾加注一句:“其前锋已焚毁两座驿站,劫掠粮草,百姓逃难者甚众。”

风卷起他的披风,猎猎作响。沈昭凝视远方,目光穿透暮色,仿佛已望见那支黑压压的铁流正缓缓逼近。他知道,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边境摩擦。突骑施素来依附大唐,虽偶有叛乱,但从不敢公然举兵犯境。此次异动背后,必有人推波助澜。

“又是裴渊?”阿箬不知何时登上城楼,肩上搭着一件厚袍。她将衣裳轻轻披在沈昭身上,声音低柔,“可他已经清醒了三个月,每日在书院教音律、写乐谱,连鸣心铜镜的残片都亲手熔成了铃铛,分赠给那些曾受幻术所困的士卒……他不会再回头了。”

沈昭摇头:“不是他。是他留下的东西被人捡了起来。”

阿箬一怔。

“你记得那夜他在琴房崩溃时说的话吗?‘我只是想让他们不再痛苦’。”沈昭缓缓道,“可有些人,不想要安宁,他们要的是复仇。哈桑死后,他旧部四散,其中一人名叫乌尔汗,原是龟兹乐僧之后,通晓梵音秘术,曾试图偷取地宫中的铜镜未果。我本以为他早已远遁西域,没想到……他竟投靠了突骑施。”

“你是说,乌尔汗用裴渊遗留的技法,重新唤醒了‘梦引香’?”阿箬脸色微变。

“不止如此。”沈昭递过密报,“你看这里??突骑施军中传出怪声,夜半常闻笛音缭绕,守营将士多有梦游者,醒来后皆称梦见故土家园,亲人呼唤,甚至有人割腕自尽,口中念着‘终于回家了’。这不是普通的军心动摇,是系统性的精神侵蚀。”

阿箬倒吸一口凉气:“他把‘招魂曲’改成了战歌。”

“正是。”沈昭眸光冷峻,“乌尔汗精通龟兹古调,又得过裴渊亲授,若再结合《西域百毒解纂》中残存的配方与共振原理,完全可能复刻出一种新型梦引香,借音波传播,潜入人心。一旦大军压境,我军未战先溃,边关危矣。”

阿箬沉默片刻,忽然问:“那你打算如何应对?派兵迎击?还是封锁铁门关?”

“都不行。”沈昭道,“铁门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若闭关自保,等于放任敌军劫掠沿途百姓。而贸然出兵,正值秋汛过后,道路泥泞,补给艰难,且敌情不明,极易中伏。更何况……”他顿了顿,“我们面对的不只是刀剑,而是看不见的声浪。若不能破其音阵,纵有十万雄师,也终将沦为行尸走肉。”

阿箬抬眼看他:“所以你要亲自去?”

沈昭点头:“我要去碎叶前线,查清乌尔汗所用之法,找到反制之音。当年裴渊能以《点灯照当下》唤醒自己,今日我们也当以正音破邪律。”

“可你才刚平定内患,朝廷对你尚存疑虑,此时擅自调动主力,恐遭弹劾。”

“我知道。”沈昭轻叹,“所以我只带三十轻骑,另携两名乐师、一名医官,秘密潜行。对外宣称巡视屯田,实则绕道天山北麓,直插敌后。”

阿箬咬唇良久,终是低声说:“让我同去。”

沈昭猛地转身:“不行!此行凶险万分,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幻境,连自我都无法分辨。你已是心疾科主事,百姓需要你坐镇疏勒,主持疗愈之事。”

“可你也需要人帮你听清真相。”阿箬直视着他,“我能辨识情绪波动,能在他人陷入幻象前察觉异常。而且……你忘了我是谁救回来的吗?当初你在黑沙原把我从梦引香中拉出,现在,轮到我护你回来了。”

沈昭望着她眼中那抹倔强的光,忽然笑了。那是种疲惫中透出的暖意,像冬日里突然照进帐篷的一缕阳光。

“好。”他终于点头,“但有一条??若我开始哼唱《折柳怨》,立刻封我双耳,灌药,哪怕打得我昏迷也绝不松手。”

阿箬郑重应下。

五日后,一支不起眼的巡查队悄然离城。沈昭换上粗布短褐,伪装成屯田使随从,阿箬则扮作女医,随车携带药材箱,内藏小型五音律器与特制醒神香丸。他们沿天山南麓西行,昼伏夜出,避开关卡耳目,第七日抵达焉耆旧驿。

此处原是商旅云集之地,如今却荒草丛生,屋舍倾颓。据斥候回报,半月前一支突骑施小队曾在此驻扎,离去时留下十余具尸体,皆七窍流血,面容扭曲,似死于极度恐惧之中。

沈昭命人掘开地面,在一间废弃马厩下发现一处暗室。室内陈设诡异:中央摆着一面残缺铜镜,四周插满骨笛,墙上涂满龟兹文字,写着:“音断则魂归,曲终即路启。”

“这是‘归途祭坛’。”随行的老乐师颤抖着解读,“乌尔汗在模仿九曜回音阵,但规模更小,专用于诱导个体产生‘返乡幻觉’。死者并非被杀,而是……活活走进了自己的梦里,不愿醒来。”

阿箬蹲下身检查尸首,发现每人耳道深处都有细微灼伤痕迹。“是高频震动造成的神经损伤。”她沉声道,“他们听到的声音,超出了常人感知范围,直接刺激脑髓。这种技术……比裴渊当年更狠。”

沈昭盯着铜镜背面铭文,忽觉一阵眩晕。那行字竟是用汉隶书写:“母等儿归,勿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