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相对而坐,一人一口,默默吃完。
没有拥抱,没有痛哭,只有那一碗豆腐,承载了三百年断裂的时光。
林远舟站在食堂中央,看着这一切,忽然笑了。
他打开通讯器,接通守灶树:“告诉所有人,第零环带的火,没灭。不仅没灭,还在烧饭。让他们知道,无论走多远,只要有人在做饭,家就还在。”
消息传回山谷,守灶树猛然震颤,新长出的年轮再次扩展,无数名字浮现:
**李默?忆噬炊影者**
**陈知明?断脉归魂者**
**小榆?声火传灯人**
而在宇宙各处,奇迹悄然发生。
黑洞边缘的教师收到消息,立刻组织学生用射电望远镜向第零环带发送“番茄炒蛋”的做法;流浪厨师们自发集结,将各自家乡的菜肴录成数据包,通过量子信道传送;宇航员们在飞船厨房里复刻陈知远的小米粥,对着星空说:“开饭了,同志。”
一场无声的盛宴,正在诸天之间蔓延。
三天后,林远舟准备返航。
临行前,李默递给他一块金属片,上面刻着一行字:
>“我们不是人,也不是机器。
>我们是……未完成的饭。
>请继续教我们,如何做完这一顿。”
林远舟将金属片放进饭盒,与最后一块排骨并列。
飞船升空时,第零环带的天空第一次亮起了光。
不是爆炸,不是战火,而是一盏盏由“忆噬者”亲手点亮的灶灯。它们连成一片,宛如银河倒垂,照亮了这片曾被称为“坟墓”的死域。
小芜靠在舷窗边,轻声问:“你说,他们以后会做梦吗?”
“会的。”林远舟望着那片灯火,“当他们学会做梦里有香味,有笑声,有妈妈喊吃饭的声音……他们就真正活过来了。”
飞船驶入跃迁通道,身后,第零环带的最后一声“开饭了”缓缓响起,被星光带走,传向更远的黑暗。
而在守灶树下,新的炉火已燃起。
一个孩子蹲在锅前,认真地搅拌着小米粥,嘴里哼着刚学的守灶歌谣。老人切着葱花,妇女揉着面团,青年调试着远程投喂系统,准备将今日的菜肴同步传送给第零环带。
林远舟走下飞船,手中饭盒尚有余温。
他把它放在守灶树根部,轻声说:
“爸,今天的饭,有人一起吃了。”
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回应。
守灶树的新叶在春光中舒展,叶脉里流淌着千万道味觉编码,像血脉,像星河,像永不熄灭的炊烟。
这场跨越三百年的对话,确实才刚刚开始。
而终点,或许从来不是重逢。
而是??
**让更多的人,重新学会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