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位证人是个中年男子,自称是他母亲当年丢失的孩子。
他在福利院长大,直到四十岁才通过DNA比对找回身世。
当他第一次站在母亲坟前,发现墓碑上刻的名字竟是另一个女人的??真正的名字,早在三十年前就被注销了。
“我不是来找仇恨的。”
他说,“我是来问一句:为什么连死后的名字都不能留下?”
整场听证持续了十一个小时。
中途无人离席。
当最后一位证人说完“我只是想知道我爸长什么样”
,全场起立鼓掌,许多人泪流满面。
直播数据显示,全球峰值观看人数突破一千二百万。
推特上#共忆法庭话题冲上热搜,尽管两小时内被全面屏蔽,但已有数十万条镜像账号转发,配图皆为现场观众高举的标语牌:
>“我不是叛徒,我是幸存者。”
>“请让我妈的名字重新活一次。”
>“你们能删记录,删不掉我的心跳。”
然而风暴也随之而来。
三天后,国内三家主流媒体联合刊发评论文章,题为《警惕以“记忆自由”
之名行历史虚无主义之实》,指责“共忆法庭”
受境外势力操控,煽动对立情绪,破坏社会稳定。
紧接着,两名核心组织成员被限制出境,三处地方分会遭到突击检查,设备尽数查扣。
更令人震惊的是,萧振邦终于现身。
一段采访视频流出,他在某高端论坛上微笑发言:“我们应当尊重历史,但不能沉溺于伤痛。
有些人总想把几十年前的事翻出来,仿佛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假的。
可问题是,谁愿意回到那种混乱的时代?”
台下掌声雷动。
阿启看完视频,冷笑一声:“他不怕我们揭发他,就怕我们让他显得多余。
所以他要抢走‘和平’这个词的解释权。”
林昭却皱眉:“问题不在他说话,而在他说的话有人信。
很多年轻人真的觉得,只要现在吃得饱、穿得暖,过去就不重要。”
“那就让他们看看,现在的温暖是怎么来的。”
周念冷冷道,“我们可以做一档节目,叫《温床之下》。”
计划再次启动。
这一次,他们不再只讲悲情,而是系统梳理“清源计划”
与当代社会结构之间的隐秘关联:哪些政策源自当年的认知矫正理论?哪些教育模式延续了记忆重塑逻辑?甚至连某些流行APP的推荐算法,都被发现嵌入了“选择性遗忘诱导机制”
??长期推送特定类型内容,使用户自动忽略相反信息,形成认知闭环。
团队制作了十二集纪录片,每集聚焦一个日常现象背后的历史阴影。
第一集名为《为什么我妈从不谈外婆》:镜头跟随一名都市白领回乡祭祖,却发现家族族谱残缺不全,长辈支吾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