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陈默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御书屋 > 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是这就任导员了(第4页)

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是这就任导员了(第4页)

一位心理学教授发表论文指出:“第七时间现象”

实质是一种集体创伤修复机制??现代社会以毫秒计算价值,使人长期处于“未来焦虑”

中,而这种刻意放慢的节奏,提供了心理缓冲带。

反对声浪也随之高涨。

某权威媒体刊发社论:《警惕“温情主义”

对生产力的侵蚀》,称此类行为“美化懒惰,瓦解纪律”

,呼吁加强青少年时间管理教育。

压力传导至基层。

镇教育组派人约谈林远,暗示若继续开展“非教学活动”

,可能影响年终考核。

林远没有争辩,只递上一份申请书:《关于设立“存在教育实验班”

的可行性报告》。

其中明确提出:“当代儿童缺失的不是知识密度,而是生命实感。

建议将‘倾听、等待、共情’纳入基础素养培养体系。”

报告石沉大海。

但一个月后,意想不到的变化发生了。

先是邻县一所小学自发模仿“声音屋”

,组织学生录制“父母未曾说出口的话”

;接着,南方某科技园区宣布试行“弹性工时周”

,允许员工每周选一天按个人生物节律上下班;再后来,北方一座养老院推出“慢直播”

项目,二十四小时拍摄夕阳下的庭院,配乐全是民间采集的老旧哼唱片段,意外成为年轻人减压首选。

更令人震惊的是,国防科工局内部流出一份绝密会议纪要摘要:

>【议题】“根脉计划”

重启可行性研究

>【结论】传统授时体系面临社会认知脱钩风险,建议吸纳“第七时间”

理念,构建“双轨制时间生态”

??即保留高精度运行系统的同时,设立“人文时间缓冲层”

,用于医疗、教育、心理干预等场景。

消息曝光当日,舆论炸裂。

支持者欢呼“人性胜利”

,质疑者怒斥“科学倒退”

而林远只是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新录音??是守钟人从西北戈壁发来的信号:风沙中的铜铃声,每七秒一次,中间夹杂着一段断续的广播:

>“……这里是流动授时站07号。

今日播报:青海湖冰层完全融化日期比预测晚了十九天。

气象专家说是异常气候,我说,也许是大地也学会了拖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